吴氏家乘
一卷。作者不详。该书纪吴昌寿事实。昌寿,浙江嘉兴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湖北、河南、广西等地巡抚,颇有政迹。死后,各地士民呈请入祀名宦。书中汇辑各地公呈及礼部议奏等。现有同治年刊本。
一卷。作者不详。该书纪吴昌寿事实。昌寿,浙江嘉兴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湖北、河南、广西等地巡抚,颇有政迹。死后,各地士民呈请入祀名宦。书中汇辑各地公呈及礼部议奏等。现有同治年刊本。
二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妙法莲华经文句》简称为《法华文句》,略称为《文句》。为天台宗三大部之一。由天台宗始祖智大师,于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开讲《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①十二卷,清叶承立纂修。叶承立,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进士,乾隆十九年(1754)任富川知县。考汉置富川县,属苍梧州,三国吴改属临贺郡,隋初属贺州,后改属始安郡,唐改复水,寻复故,明属平乐府。县
十六卷。清刘大櫆(1697--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雍正副榜贡生。乾隆时先后举博学鸿词科和经学科均落选。授黟县教谕,数年后告归故里。刘大櫆是清代重要散文流派“桐城
二卷。清唐英(1683-1754?)撰。唐英生平详见《梁上眼》(辞目)。此剧为《古柏堂》传奇之一种。剧情故事来源于民间,元代杂剧就有《包待制勘双钉》,后来花部也每演以此案为内容的戏,名《钉金龟》。唐英
二十四卷。明陈禹谟撰,牛斗星、钱受益补订。陈禹谟事详《经籍异同》条。钱受益字谦之,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牛斗星字杓司,明杭州(今杭州)人。陈氏《四书名物考》二十卷已辑入《经言枝指》,有明万历原刊
二卷。明赵士哲编撰。士哲字伯,山东东莱(今莱州)人。该书记明建文帝始末,从洪武十年(1377年)出生始,迄正统五年(1440年)迎居西内止,皆据程济《从亡随笔》一书而成。每条下引证诸家之说而附以己说,
一卷。晋谢万撰。清马国翰编辑。谢万字万石,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官至散骑常侍,为谢安之弟。隋《经籍志》载:“《集解孝经》一卷,谢万注”,唐志则只载谢万注,不云集解,卷数相同。邢昺正义引四节,马国
三十二种附十种。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该书所收书类似于《李文贞公全集》,主要部分为《四书解义》、《周易通论》、《周易观象》、《诗所》、《尚书七篇解义》、《春秋毁余》、《孝经全注》等自撰经学等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陈继儒在自跋中说:“吾尝读古人书,往往承袭纰谬,至有近在目前,可以意解者,乃不能互相扬榷,殊足邪揄。偶与儿辈洗鴂而谈之,随谈随录,藏于枕中”,故名之曰《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