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义拾遗
六卷。清李文炤撰。李文炤字朗轩,长沙(今属湖南)人。康熙癸已年举人。其书采用朱子古本合并为六卷。自序说,“《本义》于辞多得之,而于象未深考,因为补葺”。解释经文则以象数为主,解释传则以义理为归。各条载有《本义》全文,而将李文炤自己所说附于后。对于变爻、互体则言之特详,而所释诸象则大抵随文附会。至于爻辞之首则各冠以本卦六画,而以所值之画阳作〇,阴作×以示区别,如世传钱卜动爻之式,其方法虽然见于贾公彦的《周礼疏》中,乃卜筮者临时所记,而用来诂经则非。《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六卷。清李文炤撰。李文炤字朗轩,长沙(今属湖南)人。康熙癸已年举人。其书采用朱子古本合并为六卷。自序说,“《本义》于辞多得之,而于象未深考,因为补葺”。解释经文则以象数为主,解释传则以义理为归。各条载有《本义》全文,而将李文炤自己所说附于后。对于变爻、互体则言之特详,而所释诸象则大抵随文附会。至于爻辞之首则各冠以本卦六画,而以所值之画阳作〇,阴作×以示区别,如世传钱卜动爻之式,其方法虽然见于贾公彦的《周礼疏》中,乃卜筮者临时所记,而用来诂经则非。《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二卷。不著撰人姓名。卷首有“退翁小序”,退翁是孙承泽别号。书中又多称“先宫保公评”之语,可能是孙承泽采掇旧文,为古来画家作传,而草创未完,其后人抄录成书,又以所画跋附缀于后,而成此书。此书记自古以来画
一卷。南宋元敬(生卒年不详)、元复(生卒年不详)撰。二僧学佛念祖,住寺杭州。因地兴佛,撰述一地高僧以垂后世。二僧根据传说:即西湖玛瑙宝胜寺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创建一高僧阁,内奉杭州各寺居住的历代
十四卷。清代祝洤(1702-1759)撰。祝洤字人斋,原名游龙,海宁(今浙江海宁)人。此书根据张履祥《备忘录》删改而成,并仿朱熹《近思录》体例,分十四类,三百九十五条。全书极力宣扬程朱一派学说,激烈抨
一卷。明张芹(生卒不详)撰。张芹,字文林,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人,新淦是其试籍,实为峡江(江西省峡江县)人,明宏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至右布政使,正直俭仆仁孝。《备遗录》记载明惠帝建文年间“靖
十卷。明黄云(约1497前后在世)撰。黄云字应龙,别号丹岩,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家贫好学,弘治中以岁贡授瑞州训导。著有《丹岩集》。本集共十卷。诗四卷、文六卷。为其门人巡按御史高安、朱宝
①一卷。附《朵颜三卫考》一卷。原题天都山臣撰、武林翁业阅。真实姓名不详。《女直考》一书专门记载建州女真的祖先猛哥帖木儿的一些遗事,对建州女真早期的发展、猛哥帖木儿与明朝的关系、明朝边臣对猛哥帖木儿的一
清张尔岐(详见《仪礼郑注句读》)撰。古来学者对《老子》评品褒贬各随己意,或尊之以为“真经”,或黜之以为邪说。为其作注者,或穿凿附会,或别生枝节,皆失老子明道德之本意。使《老子》一书,如同清水渍蔗而甜,
十二卷清丁楙五(生卒年不详)撰。楙五字伯才,日照(今属山东)人。诸生,少弃举业,从学于同邑许瀚。立志疏校《说文段注》,惜其早逝,未及成书。是书用王念孙古韵二十一部,将《说文解字》中三千余字,各按韵隶之
十五卷。清冯安澜修,崔钟淦纂。冯安澜,浙江山阴人。光绪初年任乡宁知县。该志始修于安澜,稿初具,安澜去职,李义铭继任知县,遂重新删补,光绪七年(1881)告成。《续修乡宁县志》光绪七年刻本。该志全盘承袭
一百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