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卷。清陈致煐(生卒年不详)撰。致煐字小云,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编与徐锴《说文系传》之《部叙》性质略同,以《说文》开卷“一”字的说解“惟初太始,道立于一”、终卷“亥”字的说解“亥而生子,复从一起
八卷。清魏枢撰。魏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任永平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此书采用王弼本,将朱子的《本义》列于前,而将魏枢自己的意见附于后。
四卷。五代和凝(?-955)、和(生卒年不详)撰。《补疑狱集》六卷。明张景(生卒年不详)撰。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须城镇东)人。后唐天成年间官翰林学士。后唐灭亡后,入后晋,官至左仆射。后
四卷。清韩怡撰。韩怡,丹徒(今属江苏)人。官至国子监学正。该书将张宗泰《校补》概为删削,附注等则仍如其旧。然张氏本东周以后,皆以晋魏纪年,自晋殇叔元年至魏惠襄王,皆用大书而不旁列。怡书则言夏商周王事,
一卷。清林璐(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林璐字鹿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明末诸生,工文。著有《岁寒堂存稿》。此集皆为其所著杂文,仅数十篇。其版式以陆续开雕,尚未编定成帙。
一卷。明华允诚(1558-1648)编。允诚字汝立,号凤超,江苏无锡人。天启二年(1662年)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明亡后,因不肯薙发,被执金陵而死。著有《四书大全参补》等。谱立高攀龙(1562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经子臆解》条)撰。是篇乃是王世懋讲学之书。认为孟子之所以不及孔子,是因为其“性善”之说。此书亦收入《王奉常杂著》(明万历十三年(1585)刊本)之中。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文言笔记小说,分若干篇,每篇各列题目,与《聊斋志异》体例相仿。所记为见闻琐事。其中有些人物轶事,如记栗毓美、黎世序、郝浴、刘燕亭、董果、甘凤池、窦尔敦、纪亮等人之事,可作为野史资料
一卷。清邵泰衢(生卒年不详)撰。泰衢字鹤亭,浙江钱塘人。雍正初任钦天监左监副。精研礼学,兼明算术。著有《史记疑问》等。是书因《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却多有附会之处,故摘其可疑者,逐条论证辨析。
十二卷。明程元初撰。元初字全之,歙县(今安徽芜湖)人,生平事迹不详。另著有《律古词曲赋叶韵》。是书略仿《资治通鉴纲目》之例,以二十一史各编年为传,故曰二十一史传,但非传体。此本仅存《季周传》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