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易定本
一卷。清邵嗣尧撰。邵嗣尧郇阳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江南提学副使。邵嗣尧讲《易》以河洛之数一乘一除之,认为小圆图就是小横图的顺往逆来,大横图就是小横图的因重成爻,大圆图就是小圆图的运行寒暑,方图就是大圆图的乾君坤藏,文王的二图实际上就是由此变化而与之相通的。其本于《皇极经世》为多,末尾附以揲蓍之法。自序说“一刻于都门,再刻于上谷,三刻于襄阳,屡有改易。此本刻于康熙甲戌,凡四易稿,始为定本”等等。《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一卷。清邵嗣尧撰。邵嗣尧郇阳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江南提学副使。邵嗣尧讲《易》以河洛之数一乘一除之,认为小圆图就是小横图的顺往逆来,大横图就是小横图的因重成爻,大圆图就是小圆图的运行寒暑,方图就是大圆图的乾君坤藏,文王的二图实际上就是由此变化而与之相通的。其本于《皇极经世》为多,末尾附以揲蓍之法。自序说“一刻于都门,再刻于上谷,三刻于襄阳,屡有改易。此本刻于康熙甲戌,凡四易稿,始为定本”等等。《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四十五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曾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外。释者,我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之简称,后又泛指佛教。本书裒辑历代名僧
不分卷。清华孳亨(生卒年不详)编纂。孳亨,江苏无锡人。该书记无锡华氏一家。华氏为江南望族,至明中叶最为昌盛,名宦理学,代不乏人。清初则有殉节与高蹈不仕者,著书亦甚多。书列五格,首讳号,次科第官爵,次品
四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万历四十六年(1618),孙幼安(生卒年不详)得其本,加以校正刊行。经后人考证,认为此书为明黄昌龄(生卒年不详)所编,黄昌龄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为四类,即史略类、训诂类、说家类、
①十二卷,明何绍正修,孙溥等纂。何绍正,字继宗,浙江淳安人,明正德九年(1514)来任池州府知府,平迁江西参政。孙溥,安徽贵池人,进士。池州旧志,汉唐以前,修纂者远无所考,宋端平二年,修于郡守王伯大,
八卷。清相斗南修,郭指南续修。相斗南,山西安邑人,举人,顺治十三年(1656)电白知县。顺治间县令相斗南抵高凉,只见满目荒凉,兵马倥偬,值当因革之际,经制方新,钱谷版章各非其旧,况陵谷迁徙,移风易俗,
见《郑长者书》。
六卷。清张涛撰。涛字海峰,山东历城人,精《琴操》。其祖先多为善抚琴、能制琴之名家。此书系作者遵循其祖先张月梧《古音考》推演、搜辑而成,全书共六卷:卷一论述五音、十二律吕及十二韵字母、唇齿五音等,其中对
一卷,一折。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生平详见《白华绛盦阁诗集》(辞目)。该剧为李慈铭《桃花圣解盦乐府》二种之二,作成于咸丰十年(1860)。写江南书生莫峤客居京师一载,家书断绝,思亲入
四十种,四十卷。本书题作明顾元庆编,实为《顾氏文房小说》流行后时人之伪托。丛书汇辑古今小说杂记,所录诸书大都见于《说郛》等书,并以记吴中故事为多,主要有东坡居士《渔樵间语》、祝允明《读书笔记》、张洎《
十二卷。清管庭芬撰。管庭芬,字芷湘,浙江海宁人。天竺山在杭州府钱塘县西十二里。管庭芬爱天竺山,因撰此志。然未刊行而管氏逝。仁和曹籀乃继为之,删繁复,订讹误,厘为十二卷,而成此书。《天竺山志》光绪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