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注

夏小正注

①四卷。清李聿求(生卒年不详)撰。李聿求,字五峰,浙江海盐(今浙江海盐)人。诸生,布衣终身,著《后汉书儒林传补》、《桑志》及是书行于世。是书分春、夏、秋、冬四卷,按月书写,先经后传,又次为注;逐节连写,层次分明。书中所取之注,出入经史百家,间加案语,折衷诸说,可谓内容丰富。此书以傅崧卿注本为主,校以朱子《集传》,王应麟《玉海》诸本,又以汉唐诸儒所引之文订正之,相互发明,著其异同得失,颇具见解;然因袭多而创见少,不免拘泥迁就之累。案《夏小正》为纪时之书,而诸家讲星候多异议,李氏注意及此,故录诸说也特详。《夏小正》凡一月数候星者,一在旦,一在昏,乃罗列各月候星之昏旦,而为之证,深得其要领。惟其论十月初昏南门见者,昏也,织女正北乡则旦者,旦也,而于本文注云:“是月初昏见者非南门星,云南门者,谓东并见于卯也”,是则不仅解释欠明,而先后也有矛盾。至于解经,此书务求全通,故不免出之附会,如释“爽死”,因传有“爽也者,犹疏也”之文,取《周礼·天官·疏材》之注,为百草根实可食者,如菱芡榛栗之属,其说虽新,其理则悖,盖望文生训,此种诠释古书之方法,实不足提倡。是书有李氏三种本,嘉庆间虎溪山房刻本。②四卷。清任兆麟(生卒年不详)撰,门人孙世桢等校。任兆麟,字文田,一字心斋,震泽(今江苏吴江)人,任大椿族弟,诸生,举孝廉方正。除是书外,又有《字林考逸补正》、《述记》、《竹居集》。是书刊于嘉庆十年(1805),卷端辑录序说,又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王鸣盛序、张芋、江藩序,王序略言:“北周卢辩注《大戴礼记》二十四篇,余十五篇无注。就中《夏小正》尤为古奥难读,不可无注。卢氏阙焉,震译任生文田,补注是篇,刻以问世,求序于余,余观竟,叹其疏通证明,实事求是,兼采前哲时贤语,皆有裁断。若‘主火出火’一节,旧本错简在九月,文田据汉郑仲师《周礼·司爟》注移在三月。此条之误,卢召弓,戴东原之博且精,亦疏漏未及驳正,今赖文田正之,其善读书如此。至于‘时有见稊始收’一节,据文田以为傅氏本以此错简移在一月,今文田则定在五月,据理推之,稊之收,自当在五月,则亦以文田为是矣。嘻,以文田之善读书,其拾残补缺,订疑考误,为功于经者甚多,兹特吉光片羽耳。”江序略言:“《大戴礼》三十九篇,《夏小正》三十九篇之一,当时《小正》又别行于世,《隋书·经籍志》有《夏小正》一卷。宋政和中,山阴傅崧卿由其外兄关浍得《夏小正》一卷,为之注,以杜预《春秋》例,先列正文,后附传文,月为一篇,厘成四卷。太学任君心斋,集先贤旧说,参以己意,而为之注。治小戴之学,汉有卢植、孙炎,而《大戴》无传矣,任君之功,不在卢孙两家下”。按《夏小正》原为《大戴礼记》中一篇,提出单行,如《礼记》之《大学》《中庸》,《管子》之《弟子职》,《孔丛子》之《小尔雅》。此篇文辞古奥难读,宋元以后治之者寥寥无几,任氏不辞艰巨,注释是篇,且胜于前人,于旧误多有匡正,成绩显著。是书有心斋十种本。

猜你喜欢

  • 乐府遗音

    五卷。元瞿祐(1341-1427)撰。瞿祐(一作佑)字宗吉,自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官至内阁办事。瞿祐少时,以和凌雪翰“梅雪争春”词知名。又作“赋鞋杯”词,呈杨维桢。洪武中,以荐历宜阳训导,

  • 函楼诗钞

    八卷。附《函楼因遇诗》一卷。清易佩绅(1826-1906)撰。易佩绅,字笏山,又字子笏,湖南龙阳人。咸丰八年(1858)举人,从军川陕间,积功授知府,官至江宁藩司,尝从郭嵩寿、王闿运游诗学随园,著有《

  • 史籀篇疏证

    一卷,叙录一卷。近代王国维撰。参见《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史籀篇》是见于著录的中国最早一部字书。《汉书·艺文志》小学类首载《史籀》十五篇,自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又云:“《籀篇》者,周时

  • 通考纂要

    见《考古类编》。

  • 周礼杜氏注

    二卷 汉杜子春(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杜子春,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尝从刘歆受《周礼》,“能通其读,颇识其说”,郑众、贾逵皆从受业。杜氏于《周礼》有说无书,郑玄《周礼注》引杜氏之说,乃从郑众

  • 周易参同契分章注

    三卷。元陈致虚(1290——?)撰。陈致虚,字观吾,号上阳子,江右卢陵(今江西吉安)人,元代全真道士。天历二年己巳(1329)陈致虚四十岁从赵友钦学道。撰有《金丹大要》十六卷,《度人上品妙经注》三卷、

  • 心学宗

    四卷。明方学渐(1532-1615)撰。方学渐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今属安徽)人。以其子大镇贵,赠大理寺少卿。一生潜心学问,博古通今,经史百家无不涉猎,晚年专攻儒学,讲学为业。著有《桐彝》、《迩训》、

  • 瓠尊山人诗集

    十七卷。清夏熙臣(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夏熙臣,字无易。湖北孝感人。官安陆府教授。初著有《巢云阁诗》十五卷,后增以新作,重编成本集。其诗才情富赡,又和阮籍《咏怀》,并拟李东阳《乐府》,作品连篇累幅

  • 墨子注

    三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闿运字纫秋,号湘绮,湖南湘谭人。曾著有《尚书笺》、《周易注》等著作。是编校《墨子》,是其弟子萧鹤祥校刊而成。鹤祥在跋中介绍他参校原钞,“亲闻师说”。叙述其例说:

  • 先天易贯

    五卷。清刘元龙撰。刘元龙字凝焉,饶阳人。此编前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自序,又有雍正元年(1723)补序。其书先成三卷,刊于江南,后来又续增二卷,所以有二个序。刘元龙自称经历三十年才成书。首卷以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