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原发微

天原发微

五卷。宋鲍云龙(1226-1296)撰。鲍云龙字景翔,号鲁斋,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宋宝祐六年(1258)举人,景定中(1260-1264)乡贡进士,居乡教授,入元不仕而终。其人博通五经,尤精于易,著有《筮草研几》、《大月令》等。鉴于秦汉以来探讨天道者或拘于数术,或沦于空虚不可知的状况,本书附会周易而研讨天人之关系,列诸儒之说于前而以己见辨论其下,拟《易大传》“天数二十有五”而立二十五篇,博考详究,条理分明。其具体内容是:《太极》篇论述道体,以太极为万物之本原;《动静》篇论述道用,讲万物之发展变化;《静动》篇论述用本于体,讲体用之关系;《辨方》篇论述方位,认为一年四季之运行必孕始于坎位;《元浑》篇讨论万物发展变化,认为万物终始皆表现天道运行;《分二》篇讲动静初分,即天地细缊;《衍五》篇讲阴阳再分,即两仪生四象;《观象》篇探讨四象各生两仪即四象生八卦之故;《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篇敷演邵雍之说,以日月星辰分别配四象;《天枢》篇讨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故,以所余之一为北辰;《岁会》篇讲所谓“十二次”,即与“爻辰”说相关的太阳沿黄道绕地球而行所次之方位;《司气》篇讲七十二候,即易与历法的关系;《卦气》篇讲卦气说,认为焦延寿、京房之学为太元所出;《先后》篇论述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左右》篇讲“左旋右旋”之说;《二中》篇讲数字,认为五、六为天地之中;《阳复》篇讲复卦,认为“复”为天心;《数原》篇讲数字之变化,认为万变不出一理;《鬼神》篇论辩《易传》中所谓“鬼神”,认为后世所理解之鬼神多非其正;《变化》篇讲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变化,认为天有天之变化,人有人之变化,而以朱熹“主敬”之说作为结论。全书主要倾向是泛滥象数之说,且多取扬雄旧说为据,显得杂芜荒远。但其中于《易大传》义理亦颇有发明,于象数之学颇多补正,算得上一部有用之书。元元贞年间,郑昭祖刊行其书,方回、戴表元皆有序;明代有重刊本,对原书有所删改。今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类要

    一百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进礼

  • 孝经章句

    ① 一卷。清任启运(1670一1744)撰。任启运,详见《周易洗心》条。该书遵用朱熹《孝经刊误》本,而于传第十章增加“君子无不敬也”等一百一十二字。其文与《礼记》小有不同,而今本《孝经》皆无。启运自序

  • 读书杂钞

    二卷。南宋魏了翁撰。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周易要义》。此书为魏了翁随笔札记之文,多辨证经义之语。书中谓“哉生魄”,当作“霸”,霸、魄二字有异;“昭”为“韶”音,不始晋讳,皆合于《说文解字》之旨。但书中也

  • 尚书刘氏义疏

    一卷。隋刘焯(544-608年)撰,清马国翰辑。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属河北省)人,隋代经学家、天文学家。刘焯是刘献之的三传弟子,传其毛诗学;又受《礼》与熊安生。与刘炫齐名,时称“二刘”。隋文帝时,

  • 包参军集

    六卷。明包大中(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包大中,字庸之,别号三川,浙江宁波人。官福建建阳县县丞。是集随事立名,有《薄游集》、《武夷集》、《归来集》、《雁集》各一卷。《东征漫稿》二卷。《薄游集》题为卷

  • 江陵县志

    五十八卷,首一卷,清崔龙见修,黄义超、黄义尊纂。黄义超,字北海,本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以母志不仕。黄义尊,字达斋,义超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陕西道监察御史。明以前无专志,

  • 寿昌县志

    ①十二卷。清钟沛修,陆铭一纂。钟沛,乾隆年间任寿昌县知县。陆铭一,县儒学。《寿昌县志》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全书十二卷,分为:卷一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山川、风俗、田赋、户口、坊乡、城池、桥渡

  • 槐稿

    一卷。明黄元忠撰。元忠,字资穆,号整庵。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礼部左侍郎宗明之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府学贡生。万历中由国子监学正出为岳州府通判。《槐稿》为元忠隆庆六年(1572)以

  • 诗经广诂

    三十卷。清徐璈撰。璈字樗亭,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浙江临海知县。该书卷首有洪颐煊序,称其收集散亡,凡古言古字,片语单词,无不穷源探委,以期有裨于“兴观群怨”之旨,厥功甚

  • 松陵陆氏丛著

    十四种,二十五卷。民国陆明桓辑。陆明桓字简敬,江苏青浦人。陆明桓之先人多有知名人士,而经清末战火,其著作丧失甚多;于是,陆明桓搜集清道光、咸丰以来,其先世伯叔群从著述,编成该族姓类丛书。收书有清陆日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