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学初函

天学初函

五十二卷。明李之藻(详见《宫礼乐疏》条)编。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初来中国之时,士大夫对他们的博辨之才甚为钦佩,纷纷趋附。李之藻、徐光启等更为甚者,他们一方面向利玛窦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另一方面及时将西方人所著之书翻译成中文,使之流布境内,此编便是其中之一。此编共收有西方人之著作十六种,徐、李二人之作四种分为理、器二编。理编共九种,即《西学凡》一卷,艾儒略撰。《畸人十论》二卷,利玛窦撰。《交友论》一卷,利玛窦撰。《二十五言》一卷,利玛窦撰。《天主实义》二卷,利玛窦撰。《辨学遗犊》一卷,利玛窦撰。《七克》七卷,庞迪我撰。《灵言蠡勺》二卷,(有作一卷者)毕方济口授,徐光启笔录。《职方外纪》五卷,艾儒略译、杨廷筠记。另有书称此书理编无《畸人十论》,而代之以《景教流行中国碑颂》(一卷,唐释景净撰,明李之藻跋)。器编共收有十种书,即《泰西水法》六卷,熊三拔撰、徐光启记。《浑盖通宪图说》二卷,卷首一卷,明李之藻撰。《几何原本》六卷,利玛窦译、徐光启译。《表度说》一卷,熊三拔授,周子愚、卓尔康记。《天问略》一卷,阳玛诺撰。《简平仪说》一卷,熊三拔撰、徐光启记。《同文算指前编》二卷,《通编》八卷,利玛窦授、李之藻演。《圜容较义》一卷,利玛窦授、李之藻演。《测量法义》一卷附《测量异同》一卷,利玛窦译、徐光启记。《测量异同》为徐光启撰。《勾股义》一卷,明徐光启撰。理编所收之《职方外纪》,实际上不属言理之文,因无类可归,便附于理编之末。此书之价值在于器编。《泰西水法》介绍西方取水、蓄水及其器具;《浑盖通宪图说》用图说方式介绍星盘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几何原本》介绍欧几里得几何学原理;《简平仪说》和《表度说》详细说明了简平仪的用法,并根据天文学原理说明立表测日影以定时刻的简捷方法;《同文算指前编》、《同文算指通编》介绍西方笔算方法,对我国算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圆容较义》介绍比较图形关系几何学;《测量法义》介绍陆地测量知识;《天问略》用问答和附图方式解说天象原理;《勾股义》讲述天文测量知识。这是一套介绍西方天文、数学、水利、测量等知识的科技丛书,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有明天启间刻本,共三十二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另有明崇祯间刻本《天学初函器编》传世。

猜你喜欢

  • 日讲春秋解义

    六十四卷。此书为康熙皇帝经筵旧稿。由著名宋学家,康熙经学老师李光地主持编定,雍正时由大臣张廷玉、方苞修订定稿,乾隆三年(1738)锓版。宋代由于重《春秋》之慎赏罚、当功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用,

  • 邵易补原

    一卷,清俞樾撰。《周易·系辞传》论八卦相生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邵雍却篡改传意。作六十四卦横图,后人多有考辨其诬者。但俞氏却认为邵雍易说虽不同于伏、文、周、孔,但也自成

  • 涡阳县志

    十七卷,首一卷。黄佩兰修,玉佩箴等纂。黄佩兰,字自芳,河南叶县人,民国六年(1917)来知涡阳县事。王佩箴,字敬民,河南南阳人。涡阳县设治,始于清同治初年,割蒙、亳、宿、阜四县土壤相接者,隶于版图,并

  • 沈氏群峰集

    五卷。《外集》一卷(即绿春词)。附《韩诗故》二卷。清沈清瑞(1742-1785)撰。沈清瑞,初名沅南,字芷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工诗文,善散曲。其人睿智过人,被诸城刘尚书称为“此生如芝草

  • 任子

    一卷。汉任奕撰,其生卒年不详。任奕字安和,后汉句章人。属文章之士,官御中丞。是书遗录于《隋书·经籍志》,而马总《意林》援引其书,称为十卷。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云:“山阴朱育对王府君曰;‘近者文

  • 当轩集

    十六卷。元王旭(生卒年不详)撰。旭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山东通志》称“旭与同郡王构、永平王磐俱以文章名世,天下号为三王。游历天下,终生未仕。”《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随意抒写,不屑于雕章琢

  • 公子牟子

    一卷。原题周魏公子牟(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魏公子牟,又称中山公子牟,战国时魏国人。据《列子·仲尼》记载:“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而悦。”晋代张湛为此作注说:“公子牟,

  • 周易新讲义

    十卷。耿南仲(?-1129)撰。耿南仲,字希道,北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历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等职。为政畏战主和,依违迁就。《周易新讲义》原名《周易解义》,《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卷。耿南

  • 清源乡志

    十八卷,首一卷。清王勋祥修,王效尊纂。王勋祥详见《徐沟县志》。《清源县志》自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和羹及邑人王灏儒创修后,至光绪八年(1882)已二百余年,无人正式续修。然乾隆二十九年(1764)

  • 历代河防统纂

    二十八卷。清陈璜撰。陈璜,字天裔,秀水人。幼年好读书,学无不窥。精于地理方舆,而尤专河事。康熙十四年(1675)陈璜参与修建翟家坝至高家堰长一万六千丈之河堤。其积极筹划,力排众议,于河堤之修成有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