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门县志

天门县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胡翼修,章镳纂。胡翼,字筠亭,安徽歙县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官天门知县。章镳,字励堂,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进士,官应城知县。景陵县西有天门山,雍正四年(1726),改名为天门。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县钱永复修县志后,迄七十余年,新事层见迭出,续修县志已刻不容缓。胡翼莅任,延章镳主纂事,续修县志,志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章镳初以浙东名进士官应城知县,罢官后漫游湖广,胡翼聘其主馆续修县志。此志体例与前志完全不同,义例完备,较前志的颠倒杂乱,实不能同日而言。此志尚有民国十一年(1922)石印本。②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希琮修,张锡谷、蒋祥墀纂。王希琮,字蔗茆,安徽南陵人,监生,官天门知县。张锡谷,字莲涛,湖北沔阳人,乾隆三十年(1765)进士,官贵州开远县知县。蒋祥墀,字丹林,天门县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光禄寺卿。天门县志自乾隆三十年(1765)知县胡翼修后,至道光元年(1821),近六十年,县中人士久欲续修未果,直至王希琮任知县,遂开局纂修,延张锡谷、蒋祥墀主其事。《天门县志》道光元年(1821)刻本。王希琮修志时,明代旧乘早已散佚,仅存清初诸志。此志以胡翼《天门县志》为依据,兼采康熙李馨、钱永二志,博采旁搜,灿然大备,引古而不泥,证今而不烦。此志虽承述胡翼志,但多删改,其体例间有创新,仅文辞尚多仍胡氏之旧,而人物列女二传,则详为采访,无遗误,并求县人指正。其公正坦白,实为罕见。

猜你喜欢

  • 古乐书

    二卷。清应撝谦(1615-1683)撰。撝谦字嗣寅、潜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书上卷论律吕本原,大旨本蔡元定之《律吕新书》,而参以注疏及朱熹之说。下卷论乐器制度,则本陈祥道《礼书》及李之藻《宫礼乐

  • 遂宁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张松孙等修,寇赉言等纂。遂宁县志创于明嘉靖时期,后因战乱散失。清代张文端遍访故老,广搜典籍,又重新纂辑。乾隆八年(1743)县令田朝鼎复为增辑,视旧志加详,分门凡三十六类。又四十二年,

  • 合刻五家言

    无卷数。明钟惺(1574-1624)撰。钟惺,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万历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他和谭元春为竟陵派的创始者,在文学创作中主张“抒写性灵”,反对模拟古人,和公安派有共同

  • 祇平居士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清王元启(1714-1786)撰。王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任福建将乐县知县三月而被诬而罢,但政绩卓然。后三十年间,十主书院之任,所成就者众。王元启为学以宋五

  • 竹叶舟

    二卷。清毕魏(详见《三报恩》)撰。传奇《竹叶舟》共二十九出,由元人所撰《竹叶舟杂剧》演化而来,其故事情节由写陈季卿之事,转为铺叙晋石崇之事。石崇的故事虽以史传为据,但用虚写之法,而结局尤与史实不符。其

  • 佛祖历代通载

    简称《佛祖通载》二十二卷。元释念常(1282-1341)撰。念常是元代禅宗杨歧派僧人。俗姓黄,号梅屋。世居华亭(治所在今上海松江)。12岁出家为僧,从平江圆明陆院体志学律学。成宗元贞元年(1295)受

  • 远镜说

    一卷。旧题汤如望纂。汤如望亦名汤若望。明天启入中国时,初名汤如望,入清后改名汤若望。然天文乃科学中最古之学,先惟恃算之法;远镜发明以后,可以眼力测之。则此远镜关系天文学者至巨。是编前有天启六年若望自序

  • 研山山人漫集

    一卷。明方盱(约公元前1570年前后在世,)撰。方盱字文明。后弃举子业,将游五岳,取庄子逍遥游语,改名大年。苏州人。生卒不详。居洞庭东山。著有《研山山人漫集》。本书为湖州(今属浙江省)沈庭诏所编。前有

  • 墨子间诂

    十五卷。清孙诒让(1848-1908)撰。诒让一生著述颇富,曾著《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名原》、《古籀馀论》、《尚书骈枝》、《周书斟补》等。《墨子间诂》是孙诒让在前代及同辈十余位清

  • 通鉴刊本识误

    三卷。清张敦仁撰。敦仁字仲篙,一字古余,阳城(今属山西)人。乾隆进士。历任江西南昌府知府,云南盐驿道。《资治通鉴》成书后,各种传本因辗转抄写皆有谬误脱漏,又正文有未解司马光之旨而错者,注有未明梅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