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汉服虔撰,清马国翰辑。服虔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改为虔,东汉著名经学家,生卒年不详。河南荥阳(今属河南省)人。少年时以清苦立志,入太学受业,有雅才,举孝廉。汉灵帝中平末拜九江太守,遭乱病卒于
三十七卷。明湛若水(详见《二礼经传测》)撰。陆氏认为,《春秋》乃“鲁史之文而列国之报”,与晋之《乘》、楚之《梼杌》属同一性质。所以治《春秋》者,“不必泥之于经,而考之于事;不必凿之于文,而求之于心。大
十卷,清邓仁垣、杨昶修,王继曾、吴钟仑纂。邓仁垣,湖南武罔人,曾任会理州知州。杨昶,湖南元陵人,曾任会理州知州。王继曾,训导。吴钟仑,举人。会理州志创于雍正七年(1729),为知州罗国珠所修。乾隆六十
二卷,分前后二集;另本题《大宋宣和遗事》,四卷,分元、亨、利、贞四集。宋人编,可能经过元人整理。讲史话本小说,按年代简述北宋政治的演变。开头入话部分历举自上古尧舜至纣王、隋炀帝等贤明君主和无道失政君王
一卷。钱馥(见《卢本经典释文校记》条)撰。此书就“卢本”详作考证。列有:《序录》一条、《周易音义》二条、《毛诗音义》二条、《周礼音义》二条、《仪礼音义》一条、《礼记音义》三条、《春秋左氏音义》七条、《
三卷。明朝夏树芳(生卒年不详)撰。《法喜志》一书,以编取历代知名之人,摭其一事一语近乎佛理者,皆谓得力于禅学为内容。共择录历代学界知名人士200余编入该书。其中,韩愈、程子、周子、朱子亦罗织入之。佛教
十五卷。明蔡克廉(约1543前后在世)撰。蔡克廉,字道卿,晋江(今福建厦门市)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户部尚书。著有《可泉集》。是集为蔡克廉诗文集。凡十五卷。其文每篇之前俱注明时间
十七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是书《丧服》第十一行王氏笺下,有“代丰学”三字,因此,“笺曰”外往往有“学曰”,大概是其子说。此书前后没有序和跋。本书有时能够恰当地辨驳郑说。认为《士昏》席于北方
一卷。明曹端(见《太极图说述解》)撰。是书为赵邦清辑其讲学之语。此非端所自著,不足尽其底蕴,端讲学之书还有《理学要览》、《性理论》、《儒家宗统谱存疑录》等,并载《千顷堂书目》,但皆未见其书。《千顷堂书
一卷。宋史正志撰。史正志,字志道,自号吴门老圃,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拜司农丞。孝宗时,曾历守庐州、扬州、建康,官至吏部侍郎,归老姑苏。著作除《史氏菊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