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孙庞斗志演义

孙庞斗志演义

二十卷。明本题“吴门啸客述”。复有题“澹园主人编次,清修居士修订”者。作者真实姓氏不详。书成于明末崇祯年间。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又名《前七国志》。书二十卷二十回,每回有偶句题目。故事讲述战国初期七国纷争,燕国驸马孙操之子孙膑为报强秦挟制之仇,去云梦山向鬼谷先生学艺,路遇庞涓,二人结为兄弟,同师学艺。庞涓心地奸诈险恶,下山后入魏国。后孙膑亦入魏,遭庞涓暗算,被刖去双足。齐国设法将孙膑救走,最后孙膑在马陵道大败魏军,擒杀庞涓,孙膑随之退隐岩穴,全书结束。该书集中笔墨塑造了正面主人公孙膑形象,他胸襟坦荡,待人赤诚,足智多谋,在未识庞涓真面目之前,一直视庞涓为知己兄弟,甚至忍着刖足惨刑的剧痛为庞涓抄写天书。而知道庞涓害己的真情之后,又能隐忍待机,凭超人智慧和浩然正气,与敌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复仇成功,给恶人以应得的惩罚。在孙膑身上,体现了古代正直之士的传统美德。在与之对比的庞涓身上,则集中了作者对邪恶小人的揭露批判。该书写作可能受到关于七国春秋平话的影响,诸多情节与元曲《马陵道》也颇相似。作为历史演义,在孙膑身世等诸多历史事件上与史实不符,没有处理好史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书中的神怪法术太多而且玄虚,如孙膑会八门遁法、能剪草为马撒豆成兵等,过于追求奇幻,削弱了它作为历史小说的价值。叙事中心突出,线索分明,语言简洁,则是其长处,故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总体来说,该书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定地位,但属于三流作品。有明崇祯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歧山园藏版本和芸生堂刊本,均为四卷二十回,藏南京图书馆。另有啸花轩《前后七国志》合刊本,文和堂《前后七国志》合刊本。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前后七国志》校点本。

猜你喜欢

  • 朱文公易说

    二十三卷。宋朱鉴编。监字子明,婺源(今属江西)人,为朱熹嫡长孙。以荫补迪功郎,后仕之吏部侍郎,湖广总领。此书《宋志》失载,《宋志补》及《经义考》始载之。原本前有淳祐壬子(1252年)子明《自序》,称先

  • 朝城县续志

    二卷民。国杜子楙修,贾铭恩等纂。杜子楙,浙江绍兴人,民国九年(1920)任朝城县知县。贾铭恩,邑人。朝城县志自康熙十二年(1673)县令祖植桐重修后,光绪十八年后又有手钞本《朝城县志略》一卷传世。光绪

  • 马礼逊传

    一册。英国梅益盛编辑,山东周云路笔述。该书述马礼逊生平事迹。马礼逊为英国伦敦传道会教士,是福音教来华传教的第一人。嘉庆十二年(1807)至广东,明为东印度公司翻译,暗则进行传教活动。道光十四年(183

  • 小学纂注

    六卷。清高愈(详见《高注周礼》)撰。是书将陈选旧注略加删订,后附《总论》及《朱子年谱》。《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 春秋地理考实

    四卷。清江永(详见《周礼疑义举要》)撰。此书前三卷为考辨《春秋》经传之地理,第四卷则是为《春秋传说汇纂》一书中之《王朝列国兴废说》的地理考证加注。此书按经传秩序,对山、川、国、邑地名随文加以辨析,且只

  • 樊绍述集注

    二卷。清孙之騄编汇。孙之騄字子骏,浙江仁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在世。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今浙江)教谕。樊宗师(?-819)字绍述,河中(今山西永济)人。樊宗师之文见称于韩愈

  • 春秋楚地疆域表

    一卷。清彭焯南撰。焯南,新化(今湖南新化)人。该书考释春秋时楚地疆域,对研究春秋舆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清光绪丁酉(1897)刻本。

  • 晏子春秋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第二十七种。孙星衍《晏子音义》成书后,文弨又有所获,故写是书。其体例正字大写,旧编及他书参订的均作旁注。校雠将峻,吴槎容又拿出元人刊本,其每卷首有总目,又各标于当篇,

  • 英轺私记

    一卷。清刘锡鸿撰。刘锡鸿,字云生,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举人出身,官至通政司参议。光绪七年(1881),因弹劾李鸿章而被革职。曾随郭嵩焘出使英国,并撰有《英轺日记》。是书即为《英轺日记》的姊妹篇,分别

  • 双流县志

    四卷,清汪士侃等纂修。江士侃,长汀人,进士,曾任双流县知县。《双流县志》光绪三年(1877)刻本。此志既无叙例,分类亦无伦次。首载彭琬一序,其纸色与全书有异,实自别部补入者。尚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