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赵注考证
一卷。清桂文灿(?-1832)撰。文灿字子白,广东南海人。著有《四书集注笺》、《子思子集解》、《弟子职解诂》、《朱子述郑录》、《易大义补》等。自来疏家体例,注中名物、制度、古事、古言,皆当为之博考详证,乃伪孙疏之于赵注不然,赵氏于每章之后,本有章指,孙氏竟删节其语入之疏中,已乖体例,其疏又全无发明,且时有意与赵违异。文灿作此书,意在考群经传注为之证明,且纠正伪孙疏之失。文灿所证,大率语简而理确。前有文灿自序。该书有咸丰七年(1857)刊本。
一卷。清桂文灿(?-1832)撰。文灿字子白,广东南海人。著有《四书集注笺》、《子思子集解》、《弟子职解诂》、《朱子述郑录》、《易大义补》等。自来疏家体例,注中名物、制度、古事、古言,皆当为之博考详证,乃伪孙疏之于赵注不然,赵氏于每章之后,本有章指,孙氏竟删节其语入之疏中,已乖体例,其疏又全无发明,且时有意与赵违异。文灿作此书,意在考群经传注为之证明,且纠正伪孙疏之失。文灿所证,大率语简而理确。前有文灿自序。该书有咸丰七年(1857)刊本。
二卷。明李先芳(约1561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撰。李先芳生平详见《读诗私记》辞目)。宋弼山《左明诗钞》称其有《李氏山房诗录》。不著卷数。邢侗《来禽馆集》有《李先芳行状》,称所著《东岱山房稿》三十卷
十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上承魏、晋,下启齐、梁,其间清俊之体犹存,纂组之风渐盛,居文质升降之
三卷。张慎仪撰。张氏生平见“方言别录”。卷首冠以凡例四则,述其纂辑之旨。搜辑四川方言词,以李实《蜀语》为最早,李书搜辑未为赅备,张氏遂博采旁搜,辑录四川方言词七百八十六条。隐以《尔雅》体例编次。各条之
三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鹗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别署南湖花隐、西溪渔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次年试进士不第。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以答卷
二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续文献通考》。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三十二年初稿完成后进呈,乾隆乃命依照《三通》形式,将《续文献通考》与《清朝文献通考》分别成书,是书则于乾
六卷。清贺基昌纂修。贺基昌,河南光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昌乐知县。十一年(1672)奉檄修志,邀集邑中缙绅学士,设局采访,取嘉靖朱木志为蓝本,补取残缺,增其未备,历时数月,遂成新志。《
一卷。唐刘蜕(约860年前后在世)撰。刘蜕,字复愚,号破天荒,自号文泉子,长沙(今属湖南省)人,生卒年均不详。大中进士,诗文家。曾任左拾遗,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因上疏弹劾右拾遗令狐滈恃权纳货罪,触
一卷。辑佚书,晋邹湛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邹湛字润甫,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官至少府。其事见于《晋书》本传。据《隋书·经籍志》,《周易统略》凡五卷。《新唐书》、《旧唐书》则作
二卷。《续刻》一卷。清潘素心撰。潘素心,生卒年不详,字虚白,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知州潘汝炯之女,少詹事汪润元之妻。清代画家。《不节吟》二卷有嘉庆五年(1800)刊本,还有道光二年(1822)重刊本,
四帙。《屈子杂文笺略》二帙。清王邦采(生卒年不详)撰。王邦采,字贻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间诸生,中年后放弃举子业,研究经史,好为古诗文辞,尤工于画,对金石、版本学也有研究,又善笺注前人遗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