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尉缭子

尉缭子

五卷。尉缭撰。其生卒年及籍贯皆不详。班固《汉志》杂家类《尉缭》下注云“六国时人”。颜师古注引刘向《别录》云:“缭为商君学”。除此记载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有一个尉缭,考其事迹,当非今本《尉缭子》的作者。今考其书开卷有“梁惠王问尉缭子曰”云云,其人当为战国中期人。此书最早见于《汉志》的杂家类和兵形势家,前云二十九篇,后记三十一篇,未知孰是。《隋志》作五卷,与今本合。《唐志》作六卷。南宋学者陈振孙开始怀疑此是伪书。(《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此后伪书之说纷起,遂成定论,代不疑焉。1972年山东银雀山一号汉墓竹简出土,其中有此书的残简,这起疑案才得到澄清,其书确为西汉以前已经流传的古书,成书似在战国中期。今本《尉缭子》凡五卷,计二十四篇,近万余字。具体篇目为:卷一天官、兵谈、制谈、战威、攻权、卷二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原官。卷三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卷五兵教(上下)、兵令(上下)。前十二篇表述作者政治观和战争观,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论述了战争和政治、经济的联系,主张“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后十二篇论述军令和军制,颇为具体,为其他先秦兵书所少见,对研究先秦军制史有很大的价值。此书上承《孙子》、《吴子》军事思想,并又有发展,对后世影响极大。唐宋时诸家注《孙子》皆引其文,在一些类书和兵书中也屡见引述。但该书中主张重刑杀戮,来威压海内,甚至称“善用兵者,能杀卒之半”云云,殊不足称道。此书有若干种本子,大略可分为古本和今本两大类,竹简本与原本近是,是为古本。宋《武经七书》之后的本子皆可谓之今本,而且皆以《武经七书》为祖本。今本又可分为两个系统,即《武经七书》系统与丛书系统的本子。前系统的本子多有注解,后者少有注解,即使有也极简略(说详钟兆华《尉缭子校注》)。此书有黄氏刊本、明汪刊《直解》本,《诸子萃览》本。较通行的有《武经七书》本、《子书百种》本等。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的注释本、中华书局1979年的注译本、中州书画社1982年的校注本,颇便学者。

猜你喜欢

  • 王己山文集

    十卷。《别集》四卷。清王步青(1672年-1751年)撰。王步青字罕皆,一作汉阶,号己山。江苏金坛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王步青工诗文。金坛王氏以八股文称于世者有六人,王

  • 七十家赋钞

    六卷。清张惠言(1761-1802)选编。张惠言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字皋文。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早年治经学,精通《周易》。善属文,工骈文辞赋,后受桐城派影响,治古文,开创了阳湖

  •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 续纂江宁府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蒋启勋、赵佑宸修,汪士铎等纂。蒋启勋,字鹤庄,湖北天门人,曾任江宁知府、湖南衡永郴道。汪士铎(1802-1889),初名鏊,字振庵,号梅村,晚号梅翁,江宁人。道光举人。初治三《礼》,

  • 人瑞翁集

    一卷。明林春泽(1480-1583)撰。林春泽字德敷,侯官(今福州市)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平番府知府。年104岁。卒于神宗万历十一年,有司为建“人瑞坊”,故以“人瑞翁”名其集。原本十二卷

  • 续修郯城县志

    十卷。清吴阶修,陆继辂纂。吴阶,江苏阳湖人,监生出身,嘉庆十四年(1809)任郯城县知县。陆继辂(1772-1834),字祁孙,一字修平,江苏阳湖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选合肥县训导,曾任江西贵

  • 读史举正

    八卷,清张熷撰。张熷,字曦亮,号南漪,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九年(1744年)拔副贡、十六年(1751年)中举,举经学,后未试即卒,著有《南漪遗集》。《读史举正》一书即是张增读史心得,随笔而成

  • 朱子四书语类

    五十二卷。清周在延编。在延事不详。该书取《朱子语类》中《四书》诸卷刊行,无所损益,亦无考订发明。

  • 易窥

    无卷数。明程玉润撰。玉润字铉吉,江苏常熟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历官易州知州、大理评事,为程颐后裔。《经义考》载程玉润《周易演旨》六十五卷,却不载《易窥》。《易窥》由浙江汪启淑家进呈,仅有十

  • 果堂集

    十二卷。清沈彤(1688-1752)撰。详见《周官禄田考》沈彤博究古籍,精于考据。此集收入的主要是其经学方面的学术论著。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并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