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少室六门集

少室六门集

一卷。元魏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一说528)撰。达摩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自印度海路来广州,从广州至北行于魏沿途传教弘法。据说在洛阳他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未曾见过,便“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达摩于少林寺修习禅定,时人有称他是壁观婆罗门,晚年记载不详,据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省宜阳县)。有关达摩的传说很多,但真正能代表他佛学思想的是“二入四行说”,其观壁的特点在于“藉教悟宗”,“不随于文教”。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故后世人称禅宗为“佛心宗”。达摩的师承已无法考证,后人追溯说法各异,但都能肯定达摩是中国禅宗初祖的历史地位。主张自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六代是一脉相承的。达摩主要学术著作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以及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少室六门集》一书共分六门,即:第一门心经颂,就心经逐句作为五言颂,三十七章,每章八句,所依心经是唐三藏玄奘译本。第二门破相论,问答观心要义,共十四番,末附有七言偈一章八句。第三门两种入,叙述理入和行入,末附四言偈一章八句。第四门安心法门,阐述中迷解之分,次有三番问答,末附长短句颂一章。第五门悟性论,广申迷悟之本,末有夜坐偈一篇,七言四十句,又有回文真性颂二十字。第六门血脉论,有八番问答,末有五言偈一章八句,前四句为传法偈,后四句是答杨衒之识句。四行安心二篇为全书精华所在,也是禅宗之法要。此集文思才畅,法心宗传,影响既深且远。现见载于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敦煌写本古文孝经残卷

    一卷。旧称孔安国注。孔安国详见《古文孝经孔氏传》条。此写本首尾均佚,见存之文,自《三才》章第七“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句起,至《圣治》章第九“以养父母日严”句止,“民”字均缺笔作“”,“治”字不讳

  • 钟律书

    一卷。汉刘歆撰。辑佚书,清黄奭辑。刘歆字子骏,后名秀,字颖叔,曾与父刘向校秘书,集六艺群书为《七略》。曾欲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于学官,颇受讥讪。王莽时,被引为国师。莽征天下知晓钟律者百余

  • 经世民事录

    十二卷。明桂萼(生卒年未详)撰。桂萼,字子实,安仁(今湖南安仁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考中进士,曾任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的知县。嘉靖初年,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卒谥文襄。《经

  • 春秋义存录

    十二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此书极力批驳所谓《春秋》一字褒贬之说,对《公羊》《穀梁》二传拘守书法的缺陷和宋儒严峻苛刻的论说颇有廓清之功。但因作者务高求胜、翻空出奇,本书之失也较为突出。如:

  • 顺治过江

    见《新世弘勋》。

  • 雨花香

    四十种。清石成金撰。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别署良觉居士,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当顺治至雍正年间在世。清初小说作家,今日存其所著小说有《雨花香》和《通天乐》。白话短篇小说集《雨花香》全名《新刻扬州

  • 读书随笔

    ①二卷。清杨树椿撰。此书上卷是读《书集传》,下卷是读《钦定书经传说汇纂》。此书考证地理方面颇为详核,如此书称郦注“南历冈穴”即经文中逾字,自潜至沔有一逾,自沔至渭又一逾,经中只言一逾。由桓入潜,潜即西

  • 御定广群芳谱

    一百卷。清汪灏、张逸少等编撰。汪灏,字文漪,一字天泉,临清(今山东临清市)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年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巡抚河南,办事果断,纪律严明,因督修黄河工程,积劳成疾,乞求归里,不久病

  • 山堂萃稿

    十六卷。明徐问(?-1550)撰。徐问,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今属江苏)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累官至南京礼部侍郎,户部尚书。著有《山堂萃稿》、《读书札记》(已著录)。此稿为徐问诗文合集,凡

  • 元包数总义

    见《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