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文字考

尔雅文字考

一卷。清戴震撰。戴震(1723-1777)字东原,号果溪,安徽休宁隆阜(今安徽屯溪市)人。年二十问学于江永,中年又与惠栋、钱大昕、王鸣盛等交游。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次年试礼部不第。三十八年(1773年)奉诏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四十年(1775年)赐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馆五年,病卒。生平博闻强记,于经学小学、天文历算、历史地理等学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小学、数学、地理,是乾嘉学派中皖派的重要学者,卓然成一代大师。其治学“实事求是,不主一家”(钱大昕语)。著述极丰,《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等最为著名。所校《水经注》,称善本。《四库全书》中“天算”类及《方言》等提要皆出其手。戴氏《尔雅文字考序》云:“余窃谓儒者治经,宜自《尔雅》始。取而读之,殚心于兹十年……夫援《尔雅》以释《诗》、《书》,据《诗》、《书》以证《尔雅》,由是旁及先秦以上,凡古籍之存者综核条贯,而又本之六书音声,确然于故训之原,庶几可与于是学。余未之能也。偶有所记,惧过而旋忘,录之成帙,为题日若干卷《尔雅文字考》,亦聊以自课而已。”是书汇辑阅读《尔雅》所为札记,文字无多,但戴氏据《诗》、《书》以证《尔雅》;援《尔雅》以证《诗》、《书》;并旁及其他古籍,而综核条贯之,复通过字形字音,考求故训;所以颇多创见。黄侃《尔雅略说》谓邵、郝两疏之前,清人治《尔雅》者虽多家,然“以戴氏为最懿”,“戴氏后治《尔雅》诸人,虽所得有浅深,皆循戴氏之涂辙者也。展辟门户之功,亦可云伟矣。”是书有乾隆壬子(1792年)刊本。戴氏《尔雅文字考序》收入《戴震集》卷三。

猜你喜欢

  • 温公易说

    六卷。司马光(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封温国公,故后世称为司马温公。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尚书左

  • 善行录

    八卷。续录二卷。明张时彻(生卒不详)撰。张时彻,字维静,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号东沙,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著有《芝园定集》、《明文范》、《摄生众妙方》、《救急良方》等。《

  • 小仓山房文集

    二十四卷。《续》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论家。乾隆年间进士,历知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县,后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于南京

  • 困学录集粹

    八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摹仿《读书录》、《居业录》二书体例,前六卷是作者各个时期在性理学说上的心得、笔记,第一、二卷题名为“河干公余”,第三、四、五卷题名为“闽署公余”,第七卷以下则是作者

  • 庄简集

    十八卷。宋李光(1078-1159)撰。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调开化令,有政绩。历太常博士,迁司封。因论士大夫佞谀成风,得罪王黼,贬阳朔县。高宗时,擢吏部

  • 尚书小夏侯章句

    一卷。汉夏侯建撰,清马国翰辑。夏侯建字长卿,东平(今属山东省)人,乃夏侯胜从父之子,生卒年不详。建从夏侯胜和欧阳高学习《今文尚书》,称“小夏侯”。宣帝时为博士,其今文《尚书》学称“小夏侯学”。其著作已

  • 楷法溯源

    十四卷。清杨存辑录,杨守敬编次。杨存,生卒年不详,字孺初,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杨守敬(1839-1941),字惺吾,别署邻苏,湖北宜都(今湖北省南部、长江南岸一带)人。汉字形体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三

  • 三易大传

    七十二卷。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阐释图书之学。又每篇附有赞语。最不同的是,以无极、太极、无极而太极分为三图,先天八卦配以英辅九星之名,后天八卦配以疏附先后之名。支离破碎,全无理由和根

  • 蜀石经毛诗考正

    一卷。清严杰撰。杰字厚民,号鸥盟,浙江余杭人。生卒年不详。潜研经术,得汉唐经师家法,尝佐阮元编《经籍纂诂》、《皇清经解》。所著《小尔雅疏证》及本书行于世。该书前有嘉庆十一年(1806)臧庸题辞。其书据

  • 诸经品节

    二十卷。明杨起元(详见《证学编》条)编。杨起元删纂道、释二家之书,汇而成帙,共二十卷。其中道家有《阴符经》、《道德经》、《南华经》、《太元经》、《文始经》、《洞古经》、《大通经》、《定观经》、《玉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