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问答补
七卷。清胡嗣运撰。本书杂举经史,貌似广博,实皆支离破碎繁琐之论,无关典要,且有很多附会可笑之处。比如胡嗣运引《多方》云:“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认为这就是西洋人民主说之所托。胡氏又引《多方》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认为就是西方天主说之所托,实乃荒诞不经之论。末卷辨《古文尚书》,仍拾取前人已被驳倒的陈词滥调,足见本书毫无可取之处。本书有鹏南书屋排印本。
七卷。清胡嗣运撰。本书杂举经史,貌似广博,实皆支离破碎繁琐之论,无关典要,且有很多附会可笑之处。比如胡嗣运引《多方》云:“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认为这就是西洋人民主说之所托。胡氏又引《多方》云:“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认为就是西方天主说之所托,实乃荒诞不经之论。末卷辨《古文尚书》,仍拾取前人已被驳倒的陈词滥调,足见本书毫无可取之处。本书有鹏南书屋排印本。
二册。清陈厚耀(1648-1722)撰。陈厚耀,字泗源,号暑峰,江苏泰州人。康熙丙戌(1706)进士,后经李光地推荐,于1708年进京,与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共同修书于蒙养斋,并常同康熙讨论天文、数学问题
四卷。明程敏政(详见《宋遗民录》)撰。是书以真德秀《心经》仅有《尚书》一条、《诗经》二条、《周易》五条、《论语》三条、《中庸》二条、《大学》二条、《乐记》三条、《孟子》十二条,接以周子二条、程子一条、
十六卷。附《寿藻堂文集》二卷。陈作霖(1837-1920)撰。生平详见《可园诗存》(辞目)。陈作霖关心国事,工诗能文,尤擅骈体。其人本不欲以文自见,惟于乡邦文献,及一切有裨国计民生之重大者,必留意探讨
二卷。清代程大纯撰。程大纯字汉舒,孝感(今湖北中部)人,官至黄冈县教谕。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矫枉过正”,但与那些“口耳之学”相比,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一卷。本书为《隶古定尚书》的残卷,发现于敦煌石室之中。共有《周书》中之《洪范》、《旅獒》、《金縢》、《大诰》、《微子之命》五篇,中间有些残佚现象。以现存者与《史记·宋世家集解》所引孔《传》相校,二者基
一卷。唐孙棨撰。孙棨字文威,唐僖宗时人,生平不详。《北里志》属笔记类。记载唐宣宗时代以后的长安(今西安)城北康平里的歌妓生活,共十五篇,该书对当时妓院生活记载颇详,涉及到一些公卿子弟时也真实地录其名姓
六卷。清闻元炅纂修。闻元炅字紫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举人出身,康熙五十六年(1717)任汶上知县。闻元炅掌汶上县,以邑志自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粟可仕创修后,又已百余年未修,虽山川、城郭依旧,
一卷。清顾有孝(1619-1689)编。顾有孝详见《江左三大家诗抄》条。此集为乐府诗选。前有作者自序,称自汉到唐乐府有数十家,而最有影响的如郭茂倩之《乐府诗集》、左克明之《乐府》、吴兢之《乐府题要解》
三十六卷,另一本三十二卷。原名《国朝诗别裁集》。清沈德潜(详见《古诗源》条)选编。沈德潜自谓此书选诗本着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标准,唯祈合乎温柔敦厚之旨,所选诗作,俱近唐贤,不录徒辨浮华或直
八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岁贡生,生卒年不详。宋薛季宣《书古文训》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且被认为“以古文笔画改为今体,奇形怪态,不可辨识。”李遇孙则因《宋史·艺文志》有孔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