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清裁
六十卷。《补遗》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编。王世贞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太仓(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官至刑部尚书。本书沿袭杨慎原本而增修之。杨慎所录自左、史迄于六朝,共为八卷;王世贞则增益为二十八卷,又采唐至明之作通为六十卷,且旁搜稗史,得梁、隋以前佚作四十余条,为补遗一卷。但真赝错杂,简择未为尽善。杨慎书本作“赤牍”,而“赤”、“尺”相通,王世贞取其人人共喻之旨而改为“尺牍”。此书《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六十卷。《补遗》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编。王世贞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太仓(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官至刑部尚书。本书沿袭杨慎原本而增修之。杨慎所录自左、史迄于六朝,共为八卷;王世贞则增益为二十八卷,又采唐至明之作通为六十卷,且旁搜稗史,得梁、隋以前佚作四十余条,为补遗一卷。但真赝错杂,简择未为尽善。杨慎书本作“赤牍”,而“赤”、“尺”相通,王世贞取其人人共喻之旨而改为“尺牍”。此书《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一卷。旧本题明刘基(详见《国初礼贤录》)撰。《明史·艺文志》对此书有著录。然而书中所述《分龙诀》与《穴情》二篇,大半为《撼龙经》等书内容。其“沙诀”、“水诀”等歌也都较为浅俗。末附《南北平阳论》数条,
见《航澥遗闻》。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
①四十六卷。清于成龙修,郭惇纂。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今离石)人。顺治十八年(1661)由副榜贡生授罗城知县。康熙十七年(1678)官福建按察使。十九年晋直隶巡抚,旋
一卷。宋李心传(1166-1243)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井研(今属四川)人。父舜臣,尝为宗正寺主簿,兄道传,为宋名儒。心传于庆元元年(1195年)乡试落第,绝意不复应举,闭户著书。晚年因崔与之
四集,三十种,一百四十九卷。清刘晚荣编。刘晚荣生平事迹不详。根据自序上记载,他少年时读书甚勤,中年后迫于生计,弃学经商,但仍不忘读书、藏书,后汇编所藏之书成四集,名曰《述古丛钞》,是取孔子“述而不作,
六卷。明刘乾(约1551前后在世)撰。刘乾,字仲坤,号易庵,河北保定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国子监丞。著有《鸡土集》。是集为刘乾诗文合集。凡六卷,诗词二卷,赋、记、杂文四卷。其
不分卷。清杨国桢(详见《十一经音训》)撰。杨国桢鉴于群经注疏卷帙浩繁,不便于初学者,于是取各家音训,删繁就简,纂辑成《十一经音训》,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分为上下二册,上册为隐公至文公,下册为宣公至哀公。
①八卷。李莳修,旷敏本纂。李莳,字环青,号七松,浙江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举人,曾任祁阳县知县。旷敏本,翰林院庶吉士。《祁阳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舆图、星野、沿革、山
三卷。清末民国初王守恂撰。王守恂天津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年间举人,官巡警部郎中,民国年间任浙江会稽道尹,后调钱塘。三种为《阮南自述》一卷、《从政琐记》一卷、《杭居杂忆》一卷。其自记云:来杭道,时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