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骚心印

屈骚心印

五卷。清夏大林(生卒年不详)撰。夏大林,字用雨,号梅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此书称《心印》,取与屈原心心相印,设身处地理解屈原作品之意。夏氏先注《九歌》十一篇,置于箱中数年,因毛云孙阅后请注屈原全部作品,才相继注《离骚》、《天问》、《九章》等。《心印》以林云铭《楚辞灯》为主,参考朱熹,来钦之、黄文焕三家之说而写成,论韵部分参考沈约、李渔韵书。本书所列内容甚繁。计有夏氏《心印总约》七言韵句十二句,雍正十二年(1734)毛云孙序,总目。卷首录《史记·屈原列传》,加《年表》、《楚世家》、《七国舆图》,并附《七国图说》。正文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渔父》、《卜居》、《远游》、《招魂》、《大招》。后为“参与姓氏”,《发凡》十八则,参阅评论,夏氏《注屈骚书后》骚体一首,夏氏乾隆九年(1744)《自述》,子景颐《跋》。注释体例为:每小节后列注文,每段每篇后有段落、篇章大义。《天问》篇中有附辨,如《阴阳三合说》,“辟女岐无合之谬”,“辨山海经”、“璜台七成辨”等。解释字词音义较详细,注重整体篇构分析,对屈原全部作品背景有所考证,但欠深入,从《桔颂》自负正多,断为初至江南之作,称《惜诵》为被怀王见疏之始作,或有可采。而论述《九章》比照《九歌》,篇数也应合于十一篇,故将《渔父》、《卜居》纳入《九章》之中,这种牵合作法,毫无根据,为后人所不取。毛氏《序》称“读此书一洗前人之谬说”,乃过誉之言。版本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刊本。清乾隆九年(1744)一本堂刊本、北京、湖南图书馆藏。

猜你喜欢

  • 难经本义

    二卷。元滑寿(1304-1386)注。滑寿字伯仁,号撄宁,原籍许州(今河南许昌),后迁居仪真(今江苏仪征)、鄞县(今属浙江省)等地,元代著名医学家。滑寿出身于仕宦之家,博通经史,尤精医道。曾先后从师于

  • 花史

    十卷。明吴彦匡撰。吴彦匡,生卒年月、事迹、何方人士,均不详。著有《花史》一书。是书在常熟蒋养庵《花编》、松江曹介人《花品》二书的基础上进行增补,共记载百余种花品。书中以一花为一类,各加神品、妙品、佳品

  • 古微堂诗集

    十卷。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年(1822)中举,道光二十四年(1844)应礼部试,获三甲同进士出身。官至高邮知州。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和龚自珍同时主张“

  • 四会县志

    十编首一编末一编,清陈志哲、唐盛松修,吴大猷纂。陈志哲,江西进贤人,进士,光绪十七年(1891)任四会县知县。唐盛松,广西郁林人,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明永乐间县令颜宾创修县志,至康熙二十

  • 抱朴子

    见《抱朴子内外篇》。

  • 西藏志

    不分卷,佚名纂修。《西藏志》乾隆五十七年(1792)和宁刻本。全书不分卷,分三十五目,为:事迹,疆圉、山川、寺庙、天时、物产、岁节、纪年、风俗、衣冠、饮食、婚嫁、夫妇、生育、丧葬、医药、占卜、礼仪、宴

  • 潘象安诗集

    四卷。明潘纬(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潘纬,字仲文,一字象安,安徽歙县人。家于白岳之下。生卒年不详。万历中,以资官武英殿中书舍人,归田以后,有《养疴》、《游淮》、《园居》诸集。此集为汇刻之本。五言古

  • 谈资

    三卷。明秦鸣雷(生卒年不详)撰。秦鸣雷,字子豫,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县)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第一,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此书采录古事,即不分门类,也不编次时代,不注出典,庞杂参错,莫喻其去取

  • 中庸释义

    一卷。萧隐公(详见《大学讲义》)撰。是书首有恽宝惠序及隐公自序,及记付印始末。隐公以《中庸》为孔子自作,以孔子即有“民鲜能久矣”之叹。颜渊死后,夫子不得已述成此经,藏于家,迨子思长成,乃出而布于世,遂

  • 范家集略

    六卷。清秦坊(生卒年不详)撰。秦坊字表行,号俨尘,江苏无锡人。秦坊一生善于著述,《范家集略》是秦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大概内容分为身范、程范、文范、言范、说范、闺范。包括自周秦以至明代时期的前贤人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