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谷内集

山谷内集

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宋黄庭坚(1045-1105)撰。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治平四年(1067)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修《神宗实录》,书成,提为起居舍人。绍圣中,知鄂州。章淳、蔡京劾其所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徙戎州。徽宗初,起用知太平州,后复贬宜州,徙永州,未闻命而卒。私谥“文节先生”。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读书数遍辄能成诵。初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其诗文宗尚杜甫、韩愈,但不重视思想内容,仅强调写作形式。曾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所以,他在艺术上注重学习杜诗技巧,反对浅易鄙陋,要求有所创新;注重用语出处的考释,喜用僻典,炼生词,制拗句,讲究修辞装饰,用工深刻,成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苏轼尝誉其诗文“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前人论宋诗,每以苏轼、黄庭坚并称“苏黄”,但苏诗的意境、气魄却与黄诗截然不同,非其所能比。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派”在文坛活跃时间很长,几乎贯穿整个南宋王朝,其影响波及明清两代,其形式主义文风,也给诗坛带来不少不良影响。黄庭坚又擅书法,其行草楷法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载,“鲁直旧有诗千余篇,中岁焚三之二,存者无几。”今存《山谷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内集为其甥洪炎编,外集为李彤编,别集及年谱为其孙编。词与简尺,不知何人所编。有《四库全书》本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刊本。

猜你喜欢

  • 长治县志

    ①八卷。清于公胤、姜宣纂修。于公胤字星沙,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副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任长治县知县,后升刑部主事。姜宣字西岩,湖北武昌县(今属武汉)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长治知

  • 经义图说

    八卷。清吴宝谟(生卒年不详,嘉庆间在世)撰。宝谟为安徽桐城(今桐城县)人,生平不详,所著除本书外,尚有《淡远轩诗集》三十卷。本书卷首例言说:“尝见六经图拓本,相传朱子所订,不知石碣藏于何地。后至京师,

  • 寰宇访碑录校勘记

    十一卷。清刘声木撰。刘声木,字十技,安徽庐江人。孙星衍、邢澍合著的《寰宇访碑录》,有些一石两见(标在两个地名下),有些在书中重出。李宗灏、罗振玉等人都有校勘记或刊误。刘氏此书,出于两家之后,故立说亦较

  • 易学全书

    五十卷。明卓尔康撰,《四库全书》已著录,内容详参十二卷本。此本为稿本,凡五十卷,内容完备。刘思生称此为原稿,较之十二卷本更为珍贵,故录此以备参考。今存稿本。

  • 春秋说

    二卷。清郑杲(详见《论书序大传》)撰。杲治学推本于郑玄,对《春秋》三传无所偏护,认为《左传》记事,《公羊传》说文,《穀梁传》明义,因此先对三传列表,观其横纵,然后进行论说,兼综三传,阐发三传同异大旨。

  • 藤香馆词

    一卷。清薛时雨(1818-1885)撰。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咸丰进士,知嘉庆县,授杭州知府。罢官后,主讲崇文书院。旋改主江宁尊经、惜阴书院。筑室曰“薛庐”。才思超迈,长于诗

  • 六书指南

    二卷。明李登(生卒年不详)撰。李登字士龙,号如真生,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官新野县丞。是书成于万历壬辰(1592年),用千字文体,以四字为句,辨俗传讹体之字,供教诲童蒙之用。然而俗字很多,搜罗不备,又

  • 古诗类苑

    一百二十卷。明张之象(1507-1587)编。张之象字玄超,一字月鹿,号王屋山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本书前有黄体仁序,序称:此书与张之象的《唐诗类苑》均因家贫而不能刊行,以

  • 闻喜县志续编

    不分卷。清沈光瑀修,杨永宁纂。沈光瑀字念劬,浙江宁波人,顺治十二年(1655)举人、康熙九年(1670)任闻喜县知县。《闻喜县志续编》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全书不分卷,计所续者,二十五类,分为:

  • 忠愍集

    三卷。宋李若水(1093-1127)撰。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今河北曲周)人。靖康初,以上舍登第。由大学博士历官吏部侍郎。曾随钦、徽二帝入金营,金将逼二帝易服,他抗言力争,痛骂金人为狗。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