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氏博议拾遗

左氏博议拾遗

二卷。清朱元英(1660-1713)撰。元英字师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进士。著作除《左传博议拾遗》外,尚有《助语小品》、《夏云存稿》、《虹城子集》、《诗学金丹》等。《左传博议拾遗》分上下二卷,不录经传本文,也不尽释全传。有所论说,则标举经传以为题,而注某年于其下。大抵仿吕祖谦《左氏博议》的体例,以订正《左传》的疏误。所论春秋十二公,共一百一十事。按吕祖谦撰《左氏博议》,对经义多所阐发。元英拾其阙遗,其说都本于经义,参合各家解说,对《左传》中穿凿牵强之处有所订正。缺点是好出新意,难免凭私臆断。此书有《金陵丛书》本、《小万卷楼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赖古堂集

    二十四卷。《附录》一卷。清周亮工(1612-1672)撰。周亮工,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举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初任潍县知县,行取浙江道试

  • 肘后备急方

    八卷。晋葛洪(284-364)撰,梁陶弘景、金杨用道补。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他出身于没落官僚贵族之家,勤奋好学,日樵夜读,博览众书。曾封关内侯。晚年居广东罗浮山修道

  •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三十卷。清世宗胤禛(1678-1735)撰。胤禛姓爱新觉罗。年号雍正。初封雍亲王,康熙末,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以继帝位。即用高压手段对待诸弟。又屡兴文字狱,削除诸王对下五旗军队的统率权,以加强君主专

  • 东皋子集

    三卷。唐王绩(585-644)撰。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隋名儒王通之弟。其性好学,有奇思。隋时授秘书省正字,出任六合县丞,入唐曾官太乐丞。长期赋闲在乡,纵酒自适。史

  • 万历起居注

    五十卷。明佚名撰。是书始于万历二年(1574)正月至四十三年(1615)十二月,记万历一朝大事,阁臣奏疏等,既为实录所宗,又可以补正其缺,旧本缺元年(1517)、十三年(1585)、三十三年(1605

  • 狮山掌录

    二十八卷。明吴之俊(生卒年不详)撰。吴之俊字彦章,号芝房。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武强县知县。本书纂辑故实,每卷标目,都喜为新异。全书分二十六类。即甄元、控舆、挈壶、采真、测符、提灵、综掖、纬阀、襄奁、延

  • 永春州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郑一崧修,颜铸等纂。郑一崧,乾隆末年任永春州知州。永春州志可考者始于明万历四年。其后曾数修。郑一崧任县令后,以旧志多有不足处,又设局重纂,终成此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印。共十

  • 仪礼述注

    十七卷。清李光坡(1651-1719)撰。李光坡生平详见《周礼述注》。《仪礼述注》为《三礼述注》之一篇,体例与《周礼述注》同,取郑玄《仪礼注》、贾公彦《仪礼疏》,总合大义,删繁举要,节取其言,并间取研

  • 周易周氏义疏

    一卷。辑佚书,陈周弘正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周弘正字思行,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官至尚书右仆射,谥简子。其事见于《陈书》本传。周氏义疏即其《易》注也。《陈书》本传称,周氏《周易讲疏》十

  • 青城县志

    十二卷。清方凤修,戴文炽、周瑊纂。方凤字朝鸣,湖南巴陵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二年(1747)任青城县知县。周瑊,莱阳人,举人出身。青城县志,旧志未知创于何时,明神宗年间毁于火,再修于万历三十年(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