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录
见《开元释教录》。
见《开元释教录》。
五卷。清郭植撰。植字于岸,古田(属今福建省)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曾主持广东粤秀书院。是编五卷系期间与书院众生搜寻研讨经史疑义,以问答式编纂装订成书。所记大部注疏旧义,且多与毛奇龄《经问》重复
不分卷。明陈邦仪(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陈邦仪,字开甫,江西高安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诸生。是编分二集。前集刻于崇祯三年(1630)。续集则崇祯十五年(1642)至十七年(1644)作。陈邦仪生当
一百二十二卷。明陈仁锡(1579-1634)编。陈仁锡字明卿,号芝台。长洲(江苏苏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七年,因忤魏忠贤而被削职为民。崇祯初复召,官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系辞十篇书》等多部
二卷。清何玉瑛撰。何玉瑛,字梅邻,生卒年不详。福建闽侯人,晋州知州何崇之女,郑楠之妻。此书有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睫巢书屋刊本,民国初年,郑氏以活字排印,前有汪廷珍、黄世发所作序、行状及《左海诗话
四卷。《文集》二卷。《赠言录》一卷。清汪撰。汪,生卒年不详,字雅安,安徽歙县人,同县程鼎调之继妻。清代文学家。幼从黄秋平学诗词,刻苦钻研,遂工诗文,善词赋。性好读书,勤于著述。其诗冲和淡雅,言简意赅,
二卷,清秦镜撰。秦镜,字非台,生平不详,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人,《通鉴大感应录》是秦镜从《资治通鉴》中摘录出一些观点立场鲜明、使人读起来有所感悟的篇目,然后加上他自己的评论写成的一部书,在书前有秦镜
二十八卷。清田吴炤(生卒年不详)撰。吴炤又名潜,字伏侯,号潜山,江陵(今属湖北)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肄业于两湖书院,转年游学日本。自序此书云:“窃以二徐异从,各有所本,亦各有所见。诸书所引,或
六卷。清王宏撰(生卒年不详)撰。王宏撰字无异,号山史,陕西华阴人。明南京兵部侍郎之子,少与兄互相师友,博雅能古文。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著有《周易筮述》八卷、《十七帖述》一卷、《正学偶见
①三卷,清胡炳纂修。胡炳,荆门人,曾任南江县知县。南江县旧无志,兹编为首创。《南江县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共三卷。首载胡炳序,次目录,次凡例。上卷为天文、星象、舆图、沿革、疆域、形势、风俗、山
一卷。清杨芳灿(1753-1816)自撰。芳灿字蓉裳,江苏金匮(今无锡)人,拔贡出身。历任甘肃伏羌县令、灵州知州、户部员外郎等官,以母丧归,主讲关中书院。曾参预修《四川通志》,卒于蜀。谱主受业于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