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归藏

归藏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礼记·礼运》载孔子语:“我欲观殷道,是故知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孔子以《坤乾》之义可以观殷道,表现在《坤乾》的卦序上首坤次乾,反映殷代强调母系即“殷道亲亲”的特点。《太平御览·学部》引桓谭《新论》称:“《归藏》四千三百言”,又《北堂书抄·艺文部》引《新论》:“《归藏》藏于太卜”。据此,该书汉时尚存,独不见于《汉书·艺文志》中。今传《三坟书》中有《归藏》,已证其伪。此《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未知作者,晋《中经簿》已见,说明成书较早。《隋书·经籍志》作三卷,晋薛贞注,后散佚。宋《中兴书目》仅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宋以后此三篇亦佚。欧阳修以为宋时所存三篇疑非古经,马端临疑并出刘炫伪作。《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有《归藏》文一条,王国维据殷墟卜辞证其为殷代古《易》。马国翰辑本大体本之朱彝尊《经义考》,或有补遗。日本藏唐写本《秘府略》卷八百六十四及日本写本《释遍照文镜秘府论》中各引一条,不见于马氏辑本。据《丛书综录》知,清人王谟、洪颐煊、马国翰各有辑一卷。唐人司马膺亦注《归藏》十三卷,早佚。

猜你喜欢

  • 孝经附刻

    一卷。清温汝能(详见《孝经约解》)编辑。是书附刻于温氏自纂的《孝经约解》后,凡孝经古文宋本一篇,日本信阳本孝经古文一篇,朱熹《孝经刊误》本一篇,吴澄校定孝经古今文一篇,吴元徵孝经古今文考一篇。以上诸篇

  • 西竺辑录

    四卷。清钟方撰。钟方,著有《驻藏程栈》,已著录。此录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驻藏帮办大臣时所辑。《西竺辑录》清稿本。全书分卷:卷一卫藏碑文,卷二西藏赋,卷三西招图略,卷四西藏贡品。碑文即抄录藏地

  • 律吕管见

    二卷。清江永撰。永善于易,亦精于音乐,所著《律吕管见》凡二卷,系经年思考所得。以伏羲先天卦画及节气纳音相通,以琴徽为本,证以他事,别有见解。其谓三分损益,隔八相生,非自然之法。黄钟之管,九寸,计其管中

  • 左藻

    三卷。明惺知主人撰,不著姓氏,惺知主人始末也不详。卷首有明崇祯辛未(1631)惺知主人小引,知为明末人。其书撷取《左传》菁华,附以评识,自郑伯克段于鄢,迄楚子西不惧吴,总计所录共一百零一篇,厘为三卷,

  • 春秋潜潭巴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中的一种,又名《春秋纬潜潭巴》。言灾异及天人相感之道。其中记日蚀于六十甲子日每天出现所主何事,均详加记载,极为琐细。又认为君臣合德,道度协中,天

  • 捕蝗图说

    见《捕蝗要诀》。

  • 妇人良方

    见《妇人大全良方》。

  • 青岩丛录

    一卷。明王袆(详见《大事记续编》条)撰。此书一卷,分五篇,内容主要论述纬书及释、道两家的源流,与《医书》相同异,原已收入王袆文集之中,曹溶编《学海类编》时将其摘出别行,并改为此名。有《百陵学山》本、《

  • 人物志

    三卷。三国时魏刘邵(约182-245)所撰。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人。建安中为太子舍人,黄初中转尚书郎、散骑侍郎,明帝时初任陈留太守,又诏为骑都尉,升迁散骑常侍。正始中,执经讲学,赐

  • 说文谐声类编

    五卷。即《形声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