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实集
四卷。《外集》一卷。元刘鹗(12901364)撰。初名《鹫溪文集》。鹗字楚奇,永丰(今属江西)人。皇庆间以荐授扬州学录。累官江州总管、江西省参政。鹗曾为翰林修撰,与虞集、欧阳玄、揭傒斯等游。此集为其子遂述所编。欧阳云为序,称其诗六体皆善。揭傒斯序称其高处在陶、阮之间。有《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刊本。清咸丰五年(1853)江西刘氏宸章楼刻本(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卷。《外集》一卷。元刘鹗(12901364)撰。初名《鹫溪文集》。鹗字楚奇,永丰(今属江西)人。皇庆间以荐授扬州学录。累官江州总管、江西省参政。鹗曾为翰林修撰,与虞集、欧阳玄、揭傒斯等游。此集为其子遂述所编。欧阳云为序,称其诗六体皆善。揭傒斯序称其高处在陶、阮之间。有《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刊本。清咸丰五年(1853)江西刘氏宸章楼刻本(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
二十三卷。宋朱鉴编。监字子明,婺源(今属江西)人,为朱熹嫡长孙。以荫补迪功郎,后仕之吏部侍郎,湖广总领。此书《宋志》失载,《宋志补》及《经义考》始载之。原本前有淳祐壬子(1252年)子明《自序》,称先
二十卷,首一卷。清张赞巽、张翊六修,周学铭等纂。周学铭,邑人,官湖南候补道、光绪十八年庶吉士。建德有志,创始于明正德十五年,至隆庆五年而重修,至清顺治八年、康熙元年、乾隆四十三年、道光五年,复相继修之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之第二十二种。依据何允中本新序,与陆贻典宋校本、程荣本、明别本,互相校订。是者大书,其何本脱误之处,具注于下,别辑佚文,附其于后。既援用诸本参校,又引《春秋》三传、《
一卷,附《文献私记》一卷。清邱宪(生卒年不详)编。邱宪,原名崧生,字啬庵。其家族自明初由明州(今浙江宁波)迁居江苏淮安县,至宪已五十五世,历代门弟颇盛,擅文笔有著作者近四十人,因历经河患、兵乱,文稿亡
见《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一卷。晋干宝(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闻,召为著作郎,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历位散骑侍郎,著《晋纪》,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晋书》
四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
十二卷。明徐编。费道用、杨德周等补。徐,字惟起,更字兴公。徐熥弟。闽县(福建福州)人。生卒年不详。以布衣终了。是书卷首题名称为费道用辑,杨德周订,而徐校。据杨德周《序》,实因为闽人,而道用、德周皆为闽
十八卷。清张联元撰。张联元,字觉庵,湖北钟祥人。天台为数山之总称。旧传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上应台星,超然秀出。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其界涉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东临大海。明万历时,僧人
一卷。见“方言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