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愚斋诗文集
四卷。清谢青扬撰。青扬,字次榆,号小嵋,生卒年不详。约为道咸前后人。浙江平阳人。岁贡生。道咸间,平阳以诗鸣者,推华文漪、鲍台,青杨晚出,得其指授,为诗斐然成章。与鲍台尤为契合,鲍称其少负异才,推为王粲后身。青扬之诗,风情格韵,超凡近而力追古人,与华、鲍足称鼎峙。孙锵鸣则称其力趋雅正,五七言律清婉有格,于唐贤中与许用晦、韦端已最相近。诗文各二卷,文多骈四俪六之作,体格不甚高,而典雅华缛,于初唐四杰为近。青扬卒后,是集由同邑杨仲愚鸠资付梓,始行于世。版本为清末平阳杨氏刻本。
四卷。清谢青扬撰。青扬,字次榆,号小嵋,生卒年不详。约为道咸前后人。浙江平阳人。岁贡生。道咸间,平阳以诗鸣者,推华文漪、鲍台,青杨晚出,得其指授,为诗斐然成章。与鲍台尤为契合,鲍称其少负异才,推为王粲后身。青扬之诗,风情格韵,超凡近而力追古人,与华、鲍足称鼎峙。孙锵鸣则称其力趋雅正,五七言律清婉有格,于唐贤中与许用晦、韦端已最相近。诗文各二卷,文多骈四俪六之作,体格不甚高,而典雅华缛,于初唐四杰为近。青扬卒后,是集由同邑杨仲愚鸠资付梓,始行于世。版本为清末平阳杨氏刻本。
二卷。明李汤卿(生卒年不详)撰。赵瀛校刊。李汤卿生平事迹不详。赵瀛为嘉兴府知府。全书共九篇,上卷包括四篇:“原道统”篇略述医史,并简介伏羲、神农、黄帝、扁鹊等历史人物,又论及标本运气、治则、用药等,提
二卷。明袁衮撰。袁衮,字补之,号谷虚子。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庐陵县知县。以正田藉、稽虚税为时所称颂。官至礼部仪制司主事。袁氏为吴中鼎族,袁衮与其兄、弟六人号袁氏六俊。
不分卷。明陶登撰。登字汝高,山西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运判。该书纪其祖上令德。首考陶氏世系。始祖贵,七传至铨,铨父子四甲科,至曾孙登又以甲科继起,一门兴旺。且几代坚守直
无卷数。清王俶撰。王俶字善思,彭山人。其书大旨以程《传》与《本义》互相发明,不容偏废。坊本依照费、王之次序,已错乱经文。又只载有《本义》而不及《程氏易传》,注不全而解更加艰难,因此遵从朱子十二篇旧有次
二卷。明张泰编辑。张泰字叔亨,顺德(今属广东省)人,成化年间进士。自宋神宗以后,朝廷以经义取士,元代因袭这种制度,宋、元两代攻科举者,皆以经义为主。张泰所编之《书义群英》,即为编辑时人所作之《书》义,
四十卷。本书系康熙五十四年(1715)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钦定。词起源于唐而大盛于宋,但唐、宋两代皆无词谱;因为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声独造,为世所传,如霓
四卷。明高拱(1512-1578)撰。高拱生平详见《春秋正旨》(辞目)。此集共四卷。所录皆为高拱首辅时,与各省文武大员的书简。大多为筹酌时政而发。其中有《记徐阶事》一条,则全为其自明心迹之作。高拱政事
二十卷。附《谈薮》二卷。清靳荣藩撰。靳荣藩,字介人,山西黎城(今长治)人,生卒年及事迹均无考。《吴诗集览》是靳荣藩为吴伟业诗作选编的注释本。吴伟业,字骏公,晚自号梅村。崇祯举人。会试第一,殿试第二。授
十二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王重民(1903-1995)辑。王重民原名鉴,字有三。直隶(今河北)高阳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历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等职。著有《国学论文索引》、《中
三卷。元赵汸(详见《周易文诠》)编。此书是由赵汸记录整理的黄泽论《春秋》之语录。赵汸曾师从黄泽,其初一再登门,得六经疑义十余条以归。后复往留住二年,得黄泽口授六十四卦大义与学《春秋》之要。此书行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