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学堂集
二十卷。清周灿(约1673前后在世)撰。周灿,字维林,号星公,陕西临潼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南康府知府。著有《愿学堂集》。是集为周灿诗文集。凡二十卷,文十八卷、诗二卷,并附《南交》四种(《使交纪事》、《使交吟》、《安南世系略》、《南交好音》)。周灿在清初颇有文名,深为王士祯等人称道。其诗则颇为宏敞,胜于其文。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本衙刊本。
二十卷。清周灿(约1673前后在世)撰。周灿,字维林,号星公,陕西临潼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南康府知府。著有《愿学堂集》。是集为周灿诗文集。凡二十卷,文十八卷、诗二卷,并附《南交》四种(《使交纪事》、《使交吟》、《安南世系略》、《南交好音》)。周灿在清初颇有文名,深为王士祯等人称道。其诗则颇为宏敞,胜于其文。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本衙刊本。
一卷。清张道绪撰。道绪,溧水(今属江苏省)人。该书据陈厚耀《春秋世族谱》,作成图表,以便读者检索。有清嘉庆癸酉(1813年)人境轩刊袖珍本。
二十六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撰。玄烨(1654-1722)乃世祖(顺治帝福临)第三子,1661-1722年在位。八岁即位,年号康熙。在位期间,平三藩之乱、攻灭台湾郑氏政权、签订《中俄尼布
十二卷。《诗集》三十三卷。清王崇简(1602-1678)撰。王崇简,字敬哉。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明灭亡后,携家人南游江浙。顺治三年(1646)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因
一卷。清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撰。玄烨即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康熙三年(1664)朝中发生了一件中西历法之争,对年幼的玄烨影响很大,他说:“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
二十八卷。清程正揆(1604-1677)撰。程正揆,初名正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溪道人。入清后更今名。孝感(今属湖北)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入清后,官任光禄寺丞、工部侍郎等。顺治十四年(1
五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德昌修,徐郎斋纂。德昌,满洲正白旗人,由内阁中书乾隆四十八年(1783)来任知府。徐郎斋,举人,其余情况不详。《卫辉府志》自从康熙三十四年续修后,百余年未续修。疆域扩大,统
二十六卷。明归有光(1507-1571)编。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他九岁就能写文章,少年时代又勤苦学习,可是三十五岁方中举人,六十岁才中进士。曾任长兴县令,关心人民疾苦,政绩颇佳
二卷。明彭孙贻(约1637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彭孙贻,字仲谋,号羿仁,又号管葛山人。崇祯中拔贡生。乡人私谥孝介先生。著有《流寇志》、《山中闻见录》、《亡臣表》、《彭氏旧闻》、《虔台逸史》、《湖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
一卷。清胡虔(生卒年不详)撰。胡虔字雒君,桐城(今属安徽)人。嘉庆(1796-1820)时,以保荐赐六品顶戴。精心钻研经史百家之书,热心于考据之学。此书即其考据著作,主要考订经籍及杂识掌故,虽章节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