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慎言

慎言

十三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少时以诗、文出名。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兵科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仕途中两次受到宦官迫害被贬。历任监察御史、四川提学佥事、山东提学副使、湖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职。他在吸取王充、刘禹锡、柳宗元、张载等人思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驳正宋儒的牵合附会之说,成为宋、元、明时期反理学最有成就的思想家。著作较多,主要有《沟断集》、《吴中集》、《雅述》、《横渠理气辨》、《台史集》等。此书成于嘉靖六年(1527)。共分十三篇,即《道体篇》、《乾运篇》、《作圣篇》、《问成性篇》、《见闻篇》、《潜心篇》、《御民篇》、《小宗篇》、《保傅篇》、《五行篇》、《君子篇》、《文王篇》、《鲁两生篇》。他在书中批评“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本体论,提出“元气为道之本”的观点。认为天地的本原为“元气”,元气为天地万物的宗统,有元气则有生,有生则有道显,故气为道之体,道为气之具。并提出“气无灭息”的观点,认为气有聚散,但无灭息。气化为雨水,而雨水受火复蒸为气。这是对物质不灭规律的初步科学认识。书中指出世儒的“理能生气”,就是老子的“道生天地”之说。他提出“知行兼举”论,认为学之术有二,一为致知,二为履事,两者兼举为上。他强调识与思的作用,认为广识未必皆当,而思之自得者真;泛讲未必吻合,而习之纯熟者妙。故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精于内;诸理而尤贵达于事。他在书中反对神秘主义的五行灾异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五种物质元素,自元气变化而来。大胆提倡“人定能胜天”的观点。王廷相的《慎言》独树一帜,卓然自立于理学的潮流之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很大影响。此书收入明嘉靖中刻本《王浚川所著书》,另有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王廷相哲学选集》本。

猜你喜欢

  • 大学中庸读

    二卷。明姚应仁撰。姚应仁详《檀弓原》条。此书成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据伪石经本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中多引佛经以为论据,旨在援佛入儒。《四库全书》采用者为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 二铭草堂金石聚

    十六卷。清张德容撰。张德容,字松坪。衢州(今属浙江省)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至湖南岳州府知府。刘喜海所藏金石,散归张德容者最多。张氏仿牛运震《金石图》的体例,自周、秦至南朝金石为一编,皆一一

  • 古今韵会

    元黄公绍撰。黄公绍,字在轩,号直翁,昭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宋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入元,隐居樵溪,拒不出仕。其诗文之作汇为《在轩集》。《古今韵会》刘辰翁序作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可证

  • 辍耕录

    三十卷。明陶宗仪(详见《国风尊经》)撰。又称《南村辍耕录》。作者隐居时,常亲自耕作,休息时于树下摘取树叶作笔记,写好贮藏盆中,十年而成此书,故名《辍耕录》。此书内容较庞杂,凡元代社会典章制度、掌故文物

  • 春秋左氏五十凡

    一卷。清段玉裁撰。详见《春秋左氏古经》条。

  • 黔志四种

    十八卷。清熊湛英编。熊湛英字露阶,贵阳(今属贵州省)人。黔地多山,古代为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后来历代建军屯卫所,其他地区人渐多进居该地。自明代即有注意记载黔地地理人情之著作。是书汇辑有关著述四种:清田雯

  • 瓯香馆法帖

    四卷。清恽寿平(1633-1690)书,冯宜瑜刻。冯宜瑜生平见《慕义堂梁帖》。恽寿平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晚号东园草衣、白云外史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恽寿平生逢

  • 孝经右契

    ① 一卷。题云缺名。是书文凡六条,其中开篇“孔子夜梦丰沛之邦”一条,其“吾姓为赤松”以下,取《御览》“字时侨,名受纪,孔子曰:‘汝岂有所见乎?’曰:‘吾所见一兽如麕者,羊头,头上有角,其末有肉,方以是

  • 婺贤文轨

    四卷。《拾遗》一卷。明戚雄编。戚雄字世英,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监察御使。戚雄以赵鹤所编《金华文统》弃取不当而编本书,乃取其乡先辈潘良贵、范浚、吕祖谦、陈亮、唐

  • 诗经集解辨正

    不分卷。清徐天璋撰。徐天璋字睿川,江苏泰州人。《诗经集解辨正》大致依据《左传》和《史记》等书,驳正毛朱两人对《诗经》的训释,几乎完全推翻了旧案。甚至说诗经三百篇不仅没有淫风,而且也没有民风。是书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