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

十四卷。清吴仪洛(1736-1795)撰。吴仪洛字遵程,海盐(今属浙江)人。为当时名医。吴氏出身于藏书世家,其家收藏医药珍籍颇多。自童年起即攻考科举。乾隆初年弃儒学医,阅读家藏医书,并游于楚、粤、燕、赵等地,曾留四明(今属宁波)五年,阅览范氏天一阁之藏书,故读书广博,阅历亦深。后归里业医,资贫拯危,名噪一时。行医达四十年之久。著述较多,有《本草从新》、《伤寒分经》、《四诊须详》、《女科宜今》等书。吴氏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成》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综合二书,根据“方有宜古不宜今者”和“医贵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进行删改补充,收集古今成方一千一百余首,编撰而成,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其用意为“切于时用之方”、“而尤期用方者之切于病情也”(作者自序中语)。全书共二十二万字。首卷先论“方制总义”,次论“《内经》方”。然后依照方剂性类,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表散、涌吐、攻下、消导、和解、表里、祛风、祛寒、消暑、燥湿、润燥、泻火、除痰、杀虫、精带、胎产、婴孩、痈疡、眼目、救急等二十四门。卷末并附有《勿药之诠》一篇,集录养生家言,是调摄养生的专篇。此书每方先述适应证,次述药物组成、配伍、方义以及加减变化。条理赅括,词目明晰,注释引证,不厌其烦,对于使用注意要点,尤多经验之谈,是一部可资临床参考的方书。书中如琥珀散治诸淋,在注解中辨析诸淋之病因、病机及辨证特征、药物配伍的内在联系等,简明扼要,颇为详明,对初学者甚有裨益;同时选方大多切合临床实用,便于查考。卷末附篇不仅介绍了气功锻炼的方法,还着重阐述了防病养生的知识,强调预防为主的重要,正如吴氏所言:“使人知谨疾而却病,不犹胜于修药而求医也乎?”此书与《医方集解》比较,收方更多,条理更明,引证更详,更切实用。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硖川利济堂刊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瓶花书屋校刊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白茅堂集

    四十六卷。清顾景星(1621- 1678)撰。顾景星,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人。少年时代博闻强记,尤喜读经史,善做诗文。南明弘光时考授推官,明亡,隐居于淀湖,入清,屡征不出。后因举荐“博学鸿

  •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三卷。元代释德然(生卒年不详)撰。《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为语录体佛书。“松隐”是金陵宝华山慧居寺沙门释真义的字,俗姓曹。江都人(今地不详)。真义自幼聪颖,稍长就博知求大义,令塾师惊异,“年近弱冠颇厌世

  • 卧月轩稿

    三卷。明顾若璞(约1635前后在世)撰。顾若璞,字和知,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上林署丞顾永白女。督学黄荫庸长子茂悟之妻。生卒年不详。若璞生而夙慧,幼读诗书,丈夫茂悟若璞亦工于古文辞,早卒,遗二子,赖若

  • 曹嘉之晋纪

    一卷。邓粲晋纪,一卷。曹嘉之,一作曹嘉,西晋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历任国子博士、东莞太守、前军谘议。著《晋纪》十卷,记文帝、武帝、惠帝、愍帝、元帝朝事迹。原书久佚。今有清汤球辑本一卷收入《广雅书局

  • 诗缵绪

    十八卷。元刘玉汝(生卒年不详)撰。刘玉汝字成之,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曾举乡贡进士。《诗缵绪》失传于明代,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者据《永乐大典》著录整理而成。其体例仿效宋辅广《诗童子问》,一诗一解,先

  • 说文字通

    十四卷。清高翔麟撰。高氏生平著述,见《说文经典字释》。是书就许书有见于他书的某即为今某字加以援引诠释,所谓“字通”指许书中某字与今某字相通。高氏为钱大昕之门人,所述皆本师承。如卷二引钱氏曰:“《说文》

  • 龙虎山志

    三卷。元元明善(生平事迹见《清河集》条)撰、明张国祥续修。此书为皇庆三年(1313)明善任翰林学士时奉敕所修。原本体已不可考,仅存延祐元年(1314)程钜夫序及吴全节进表。清修《四库全书》时曾得此书,

  • 捕蝗图说

    见《捕蝗要诀》。

  • 经鉏堂杂志

    八卷。南宋倪思(1147-1220)撰。倪思字正甫,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乾道进士。曾权侍立修注官、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兼侍读等,后以反对史弥远被罢官,专事著述。晚年仍然遍读经史百家之书,随手札记,

  • 天延阁诗前集

    十六卷。《后集》十三卷。附《花果会唱和诗》一卷,《赠言集》四卷。清梅清(1623-1697)撰。梅清生平详见《瞿山诗略》(辞目)。是集分为前、后二集。前集十六卷。包括《乐府》、《乐家园草》、《新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