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戴静斋遗书二种

戴静斋遗书二种

二卷。清戴清(1762-1827)撰。戴清字静斋,先世为休宁(今安徽芜湖)人,后迁居江苏仪征。戴清天资异常聪慧。他少时读《国语》,便沉溺书中,如痴如醉。一生对地理之学研究颇深,于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著有《四书典故考辨》十二卷。汉代经学家说经,喜欢引用历史典故进行解说,而宋代经学家认为用典故说经,容易使内容空乏,便视之为粗劣之举,是不可循之法。戴清则兼用汉、宋经学家之法,运用历史事实和先儒注疏说经,效果特佳。戴清认为《四书》中地名引用沿袭之误常有发生,便搜集史书地理志及地学典籍,注疏考校《四书》地名,纠证其错误,考证确凿有据,令人信服。如孔子从鲁国出发,到达过卫国,从宋国出发到陈。孟子从邹出发,到梁,从齐国出发到滕。以及鲁太师挚逃齐,二饭乐师干逃楚,三饭乐师缭逃蔡,四饭乐师缺逃秦,所到之处,一一作了详细考证,并与今名进行比照。校证了朱熹《集注》中的错误。又著《群经释地》十卷。此书是在阎若璩《四书释地》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其分卷按书划分,即《尚书》、《诗经》、《周礼》、《礼记》、《左传》、《穀梁》、《公羊》、《尔雅》、《论语》、《孟子》各一卷,其他诸经的考释则附于后。戴氏同乡刘文淇对二书推崇倍至,并对其注释作了补充,然后编为两卷,刊刻行世。戴清还著有《双柑草堂古今体诗》八卷、《古文》二卷、《骈体文》二卷、《经史管见》四卷,《史汇》、《说苑》、《新序》正误各一卷,《辨韵》三卷,《太氏兵法集证》二卷。上述著作均散佚不传。刊行于世仅有《戴静斋遗书二种》。其目录:清戴清撰《四书典故考辨》一卷、《群经释地》一卷。有清道光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春秋四传质

    二卷。王介之(生卒不详)撰。王介之字石子,号石崖,衡阳(今属湖南)人,明末经学家,清代著名哲学家王夫之之兄。明崇祯时,介之与其弟夫之同举于乡,明亡,遂隐居不仕。除此书外,王介氏还撰有《周易本义质》、《

  • 夙兴语

    一卷。清甘京(生卒年不详)撰。甘京字健齐,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与同邑封浚、曾日部、危龙光、汤其仁、黄熙等人,时称“程山六君子”。著有《轴园稿》十卷。是书把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说成是永恒的天理,是人性固

  • 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五十卷。隋巢元方(约550-630)等撰。巢元方,隋大业中太医院博士,余事不详。隋大业六年(610),巢元方奉诏主持修成《诸病源候论》。此书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四库全书》题《巢氏诸病源候总论》,简

  • 新书

    见《心书》。

  • 六义图解

    一卷。明王应电(其生平未详)撰。所谓六义,即六书。此书以图解的形式说明六义的相互关系与演进过程。其排列顺序是,先象形,次指事,次会意,次转注假借,次谐声。按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释之者

  • 灵华馆丛稿

    五卷。清陶宪曾(生卒年不详)撰。陶宪曾字伯成,一字梅先,安化(今甘肃庆阳)人。补弟子员,以入赀得国子监典籍,加五品衔。二十七岁而卒。此书主要考订经史典籍,以校勘辑佚为主,兼及音韵训诂等。体例依照王念孙

  • 六家诗名物疏

    五十四卷。署名冯应京。应京字可大,号慕冈,盱眙(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进士,为户部主事,官至湖广按察使佥事。是书沿袭宋蔡卞《诗名物疏》推衍而成。其引证颇为赅博。每条之末,间附考证。如《郑风·

  • 经世大典图地理考证

    三卷。清丁谦撰。丁谦,字益甫,又字广文,浙江仁和人,清光绪年间任象山县司校。丁氏在象山任教期间,以实事求是之学,课士多有成就,暇日读诸家书,病其疏舛,对有关古今中外地理著述为之疏通考证,著述颇富。著有

  • 荣进集

    四卷。明吴伯宗(?-1384)撰。吴伯宗,名佑,以字行,江西金溪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进士第一,授礼部员外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后降检讨以终。事迹据《明史》本传。吴伯宗守正不阿,虽忤旨贬谪,仍不

  • 洪范原数

    一卷。清吕调阳撰。吕调阳字竹庐,四川彭县人,同治举人。本书名为“原数”,实际上阐发很少。书中认为,《洛书》在伏羲氏时就有了;八卦、五行二图,又都是禹所祖述。这两处的解说都很荒谬。至于说“范金在熔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