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诸山考
不分卷。清王锡祺辑。此编为巨篇,不分卷,以省为纲,以山为目,分隶之。从盛京至内外蒙古,山名之下,各系小注。此志掇拾之勤,考证之功不可没。其不足之处:一、其注语皆不具出处,阅者将信将疑;二、详载内地,忽略边远省份。即使卷首盛京,今天盛传的辽阳千山、金州安山、兴安岭,遗落无录。盛京如此,他省可想而知。大约编辑此志,取材于各省方志,有志之地,即搜采收录,无志之地,虽有名山,也难免遗漏之缘故。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不分卷。清王锡祺辑。此编为巨篇,不分卷,以省为纲,以山为目,分隶之。从盛京至内外蒙古,山名之下,各系小注。此志掇拾之勤,考证之功不可没。其不足之处:一、其注语皆不具出处,阅者将信将疑;二、详载内地,忽略边远省份。即使卷首盛京,今天盛传的辽阳千山、金州安山、兴安岭,遗落无录。盛京如此,他省可想而知。大约编辑此志,取材于各省方志,有志之地,即搜采收录,无志之地,虽有名山,也难免遗漏之缘故。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二卷。清王国维撰。王氏本籍浙江,1919-1920年间应嘉兴沈增植主持之浙江通志局之邀请,依据搜辑诸家藏书目录增补所见所闻汇成此编。以刊行者为别,著录宋元时代两浙官私刻本,每书都撰解说考证。有《王忠悫
六卷。清张锡驹(生卒年不详)撰。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父张大章,欲著书而未成,命锡驹继承其志而著书。张氏从师于张卿子,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当时同郡张志聪、高世栻等聚众
三十二卷,首一卷,图考一卷。清觉罗普尔泰修,陈顾纂。觉罗普尔泰,满洲人,出身举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任兖州知府。陈顾,官至户部给事郎中。觉罗普尔泰掌兖州后,见府志自金一凤续修后,距当时又四十余年
四卷。明张自勋(生卒年不详)撰。张自勋字卓庵,宜春(今属江西)人。他一生潜心学问,造诣颇深。著有《廿一史独断》、《纲目续麟》等书。其学以“求放心”为本,并谓王守仁言“良知”,是偶然有所见,故以此推出,
一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此书是俞樾《读诸子平议》第六种。清儒校订《列子》者,多依世德堂本。俞樾撰此书,以张湛注为主,参用唐代卢重玄注本。书中评议之文,常有错误之处,如其对于《天瑞》中“九变者究
六卷。清艾庭晰撰。艾庭晰宇雅堂,四川内江人。此书卷首为弁言、例言、总论等杂说。第一、二卷解上经,第三、四卷解下经。末卷解系辞、说卦、文言、序卦、杂卦。艾氏解易,实为串解,即同一词句,则列举文王、周公、
三十卷。明戴文光撰。文光,吴(今江苏吴县)人。该书是作者评注《左传》之作,有明天启乙丑(1625)必有斋刊本。
十卷。明俞弁撰。其生卒年不详。俞弁,字子容,号守约居士,长州(今江苏省吴县)人。其所居曰紫芝堂。俞弁好藏书,能诗,又通医学,著有《续医说》十卷,《脉证方药》十二卷,《山樵暇语》十卷等。此书杂录古今琐事
五卷。清陈学海修,韩天笃纂。陈学海字二登,江西永丰人,进士出身,康熙五十八年(1719)任恩县知县。韩天笃,邑人。恩县志,自万历二十六年(1598)知县孙居相重修后,距其时已一百二十余年,未有续修。政
二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撰。康熙二十年(1681)二月,康熙帝奉祖母太皇太后行幸温泉。四月,出喜峰口。高士奇皆扈从。本书即记述沿途山川风景,并附载士奇所作诗文。士奇以喜峰口为古松亭关,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