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林录
十九卷。清张恒撰。张恒字北山,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卒年不详。与朱彝尊为表兄弟,但二人志向颇异,彝尊志在稽古,张恒则志在讲学。本书记载明代两浙地区诸儒言行。《四库提要》称其所载未为详备,而附采语录之类则过于繁冗。《四库全书》列于存目。
十九卷。清张恒撰。张恒字北山,松江(今属上海)人。生卒年不详。与朱彝尊为表兄弟,但二人志向颇异,彝尊志在稽古,张恒则志在讲学。本书记载明代两浙地区诸儒言行。《四库提要》称其所载未为详备,而附采语录之类则过于繁冗。《四库全书》列于存目。
一名梅花渡异林,一名支子固先生汇辑异林,十卷。明支允坚(生卒年不详)撰。支允坚,字子固,号梅坡居士,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为支允坚所撰四种书的合刻本,共十卷,其中《轶史随笔》二卷,《时事漫记》三卷,《轶语
一卷。宋许棐(约1225年前后在世)撰。许棐生平详见《梅屋集》条。此集前有嘉熙元年(1237)许棐自序。集中所录仅短文十一篇,《樵谈》二十则。原载于左圭《百川学海》中,并非全本。其文词典雅自然流畅。此
十二卷,志余一卷,清秦炯纂修。秦炯,慈溪人,康熙进士,康熙二十八年(1689)任诏安县知县。崇祯十年县令胡学鸿首修县志。秦炯到任后,以邑志又数十年未修,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冬设局重修,康熙三十年
一卷。明唐枢(生平事迹请参考《宋学商求》条)撰,其门人吴思诚编。以其承受于师门者积为一书,故名之曰《积承录》。卷首即以“真心”二字立义,全书宗旨立于此。书中阐发,较《因领录》尚稍纯正。但录中引《圆觉经
一卷。清沈谦(1620-1670)撰。沈谦字去矜,号东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长通音韵之学。明末诸生,入清后曾起兵抗清,事败后隐居不出,靠行医为生。其诗初学晚唐温、李,
六卷。清戴宫华撰。是书为乾隆十年(1745)赵佑所刊。卷首有赵佑《书后》一篇,叙刊书的缘起。是书为赵佑的祖宗赵抃手录,题为西泠戴宫华先生著,名第都无可考。其书博采众说,间及徐肇侗、李卓吾诸人。原本系蝇
一卷。清沈宗约(生卒年未详)撰。沈宗约字鹤坪,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本书收词约六十余首。中间与曲阜孔昭薰酬和者,亦附孔词于各首之后。所用题目,如百宵烛、百子炮、压岁钱、撑门炭、元宝糕、欢喜桐、万年粮、
四卷。清明安图(约1692-1763)撰。明安图,字静庵,蒙古族,蒙古正白旗人。1712年为官学生,参加了《律历渊源》的编纂工作。1723年任钦天监五官正,1755年参与测量新疆各地经纬度,1762年
一卷。贺玚(?-510)撰。马国翰(详见《古文尚书音》条)辑。玚字德琏,会稽山阴(今浙江)人,梁著名的经学家。官步兵校尉,领五经博士,广授门徒,高足辈出,《梁书·儒林》有传。《隋书·经籍志》有《礼记新
见《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