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精蕴大义

易精蕴大义

十二卷。元解蒙(生卒年不详)撰。解蒙,字求我(《江西通志》作字来我,因形近而误),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历元年(1328)举人。与其兄解子尚(字观我)以善《易》名于当时。该书于彖爻之下,采辑先儒之说,而末发明以己意,各以“蒙谓”二字别之。荟萃群言,颇能得其精要。凡所自注,亦皆简明。殊有裨于后学。所引诸家之说,往往不署名氏,是其遗憾。但亦谨依文排比,正其伪舛,厘为十二卷。解缙《春雨堂集》称此书为《易经精义》,朱彝尊《经义考》作《周易精蕴》,《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题《解蒙周易精蕴大义》,断为本书书名。

猜你喜欢

  • 宋稗类钞

    三十六卷。清潘永因(生卒年不详)撰。潘永因字大生,金坛(今属江苏)人。著有《读史津逮》。此书以宋人诗话,说部分类纂辑而成。共五十九门。末附搜遗一卷。用以补充以上各门之所未备者。所引均不著明出处,是本书

  • 小学搜逸叙录

    一卷。近代龙璋撰,参见《小学搜逸》,是编为《小学搜逸》的简要介绍。其中有《总目考》,备载采辑诸书,谓之皆汉魏六朝以前的遗文坠义,均足以参资考证。有《凡例》,谓“各家所引,同为一字,同出一书,而字句间有

  • 禹贡论

    五卷。《后论》一卷,《山川地理图》二卷。宋程大昌(详见《易原》)撰。《禹贡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五卷,与《宋史·艺文志》卷数相合,然今所见宋刻本及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库书均著录为二卷,《总

  • 郑司农年谱

    一卷。清孙星衍(详见《周易集解》)撰。谱主郑玄为东汉著名经学家,曾于汉末被征为大司农,虽未就任,然后人或称之为郑司农。此谱首有阮元序,以为较陈鳣所编《郑君纪年》详备,并采陈谱为之补益。谱中亦多有考证。

  • 农桑辑要

    七卷。元司农司编纂。司农司为元政府主管农业的行政机构。司农司的设立对于元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王磐《农桑辑要原序》云:“……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农司诸公又虑

  • 处州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潘绍诒修,周荣椿纂。潘绍诒,光绪初年任处州府知府。此志光绪三年(1877)刻本。全书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三封域志,目为星野、疆域、沿革、形胜、山川一二。卷四水利

  • 要雅

    一卷。南朝梁刘杳(487-536)撰,清马国翰辑。刘杳字士深,平原(今属山东)人。初知余姚,累迁步兵校尉、著作郎等,官终尚书左丞。著有《楚辞草木疏》、《高士传》、《东宫新旧记》、《古今四部书目》等书。

  •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

    四卷。撰著人姓名不详。该书原名《平定海寇方略》,系未刻稿本,民国初年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时发现的。傅孟真因厌恶《平定海寇方略》之名,而改为现名(但在现名下,仍记有原名)的。本书所记的内容,正如朱希祖在《

  • 木笔杂钞

    二卷。题宋无名氏撰,其人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小序一篇,称作者息轸多年,小有纪录。因斋前有木笔一丛,遂以定书名。今检其书,皆杂抄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之文。吴子良原书八卷,今传本四卷,此书仅摘抄二卷,多

  • 荆州府志

    ①十二卷,图一卷,明孙存修,王宠怀纂。王宠怀,字止庵,号梅南子,明光泽王。明景泰七年(1456)知府常熟延通判何省安创修《荆南志》。历七十余年后,丰山孙存任知府,因旧志历年久远,质俚疏漏,托生长于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