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说存悔

易说存悔

二卷。清汪宪撰。汪宪字千波,钱塘(浙江余抗)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官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此书大旨认为,学易是希望减少过失,而想减少过失,唯在知悔,悔存而凶吝渐消,可以日趋于吉。所以用“存悔”二字来为其书斋增色,因以名其易说。大概就是耿南仲的《周易新讲义》以无咎为主之意。所讲只有上下经而无十翼。前有拟议数条,讥讽自汉代以来儒者说易之病在于调停经传。认为文王作彖辞,今不求之于彖而执彖传以解彖,所以才有孔子之易而无文王之易。周公作爻辞,今不求之于爻而执爻传以解爻,所以才有孔子之易而无周公之易。孔子作传,多取言外之意,当别为孔子之易,虽然称述而实质上是作,等等。也是朱子不可便以孔子之易为文王之易之旧说。传是用来解释补充经的,一定要依照经以立义,所以释名叫传传(上传字去声,下传字平声),以传示后人。《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猜你喜欢

  • 李太白集

    三十卷。唐李白(701-762)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谗去职。童年是在刻苦攻读中度过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 释名疏证补

    八卷。清王先谦撰。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年号葵园老人,学者称葵园先生,湖南长沙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江苏学政。任满引疾归,后历主南菁、思贤、岳麓、城

  • 洛阳伽蓝记集证

    一卷。清吴若准撰。吴若准,字次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二十一年(1841)进士。曾任太仆寺卿、江西学政。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原自有注。《四库总目提要》疑其注刊落已久。顾广

  • 古今说海

    一百四十二卷。明陆楫(生卒年不详)编。陆楫,字思豫,明上海(今地名同)人,赠礼部侍郎。陆深之子也,其它生平事迹及著述不详。此书约刊成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唐锦序言中称:“凡古今野史外记,丛

  • 庚子销夏记

    八卷。清孙承泽(生平详见《尚书集解》)撰。此书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干支为庚子,故书名“庚子”。书始写于四月而终于六月,故书名“销夏”。此书为孙承泽记其所藏所见书画而作。卷一至卷三,记晋、唐、宋

  • 翻译治家格言

    一卷。汉本清朱用纯撰,其生卒年不详;满本德保莅。朱用纯字致一,江南昆山人。父集璜,明季以诸生殉节。用纯菇哀饮痛,自比庐墓攀柏之义,故别号柏庐。德保字定圃,内务府满洲正白旗人,姓索绰罗氏,赐汉姓石氏。乾

  • 傃庵野抄

    十一卷。明蔡士顺撰。士顺字考来,吴县(今属江苏)人。该书以编年体记明天启元年(1621)至崇祯元年(1628)事。卷一至卷十汇辑天启朝奏疏诏旨,按日排比,间加以论断。末一卷为召对录。有明崇祯刻本。

  • 嵩阳学凡

    六卷。清代景日昣撰。景日昣字东阳,登封(今属河南)人,康熙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著有《说嵩》、《嵩岳庙史》等书。全书依据《大学》中的八条目分八类目,每类目下又分出子目至数百条,每条目下摘列了诸儒家的语录

  • 大学古义

    一卷。清刘光蕡(1843-1903)撰。光蕡字焕唐,号古愚,陕西咸阳人。清经学家。著有《立政臆解》等书。是书大意,认为《大学》者,以天地民物为一体。学以讲明其理,然后实为其事。明德是道之本,亲民是道之

  • 说文解字注

    三十卷,附《六书音均表》二卷。清段玉裁(1735-1815)撰。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