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明石(?-1528)。石字邦彦、号熊峰,石玠之弟。蒿城(今河北蒿城)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数次因病居家,弘治末,始为修撰。嘉靖三年(1524)以吏部尚书兼文渊
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通同编。其收集编辑则是释普文。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均嘉兴(今属浙江嘉兴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性通,字蕴辉,应天(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二十八卷,所收录都是释家子
四卷。明朱泽编。朱泽字东渔,定海(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乙未,崇明有秦璠、黄艮、黄庠等人起事,官军屡受挫败。己丑,以明初大将汤和之裔孙汤庆为左军都督,充巡捕江淮总兵官督师,将其剿平。当地士大夫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连山、白曾熙修,李友梁等纂。连山,曾任巫山县知县。白曾熙,曾任巫山县知县。李友梁,邑人,举人。巫山县清代二百余年无志,清以前则不可考。连山任县令后,立意创始,以采辑之事交给李友梁等人
六卷。明钱福(1461-1504)撰。钱福,字与谦,号鹤滩,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福为一时名家,其居所近鹤滩,因以自号,并名其集。福少时既聪颖有悟性,诗
五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奇逢字君泰,号钟元,又号复峰,容城人(今河北容城),前明万历庚子举人。此书乃入清后流寓河南管门山时所作。前有序言云,至苏门山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所得之见,撮其
一卷。清吴焯(1676——1733)撰。吴焯,字尺凫,号绣谷,钱塘(今杭州市)人。焯性嗜藏书,多藏宋元善本,其藏书楼“瓶花斋”称名当世。焯与词人厉鹗为挚友。其词婉约隐秀,律吕谐合,精于上、去、字音之别
一卷。清吴荣光(1773-1843)自撰。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历任编修,福建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湖南巡抚等官。善书画,兼治金石,著有《筠清馆金石志》、《帖镜》、
七卷。清钱坫(详见《十经文字通正书》)撰。本书无序跋,是钱坫所著《十经文字通正书》的未定稿。存留一至七卷,起于一部,终于帛部。只有《十经文字通正书》的一半篇幅。分部与《十经文字通正书》颇有出入,而各部
六卷。宋舒邦佐(1137-1214)撰。舒邦佐字辅国,一字平叔。江西靖安人。淳熙进士,授鄂州蒲圻主簿,旋改潭州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为官廉洁著称,其认为“吏蠹易滋,民冤难伸”。著有《双峰猥稿》、《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