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不分卷。清刘文淇(详见《左传旧疏考正》)撰,子毓崧(1818-1867)、孙寿曾(1838-1882)续撰。文淇祖孙三代都是著名经学家。毓崧字伯山,一字松崖,道光二十年(1840)优贡生。传父《左传》学,旁通经史及诸子百家,校于校勘,著有《春秋左氏传大义》及《周礼》《尚书》《毛诗》《礼记旧疏考正》等书。寿曾字恭甫,同治三年(1864)、光绪二年(1876)两中副榜,著有《昏礼重别论对驳义》。仪征刘氏三世并以经学名,深受当时学者宗仰。据刘毓崧撰《先考行略》称,文淇生平湛深经术,对《春秋左氏传》用力尤勤,曾认为《左传》之义,被杜预剥落已久,杜注中稍可观览的观点,多系袭取旧注,于是辑《左传旧注疏证》一书,先取贾逵、服虔、郑玄三人之注,进行疏通证明,对杜预排击不当的进行纠正,对杜预剿袭前人的说法加以标明,对杜预沿用韦昭《国语注》的地方,也一加以指出。他还认为许慎《五经异文》所载的左氏说都本于传《左传》的先师,《说文解字》所引的《左传》,也是古文家的学说,《汉书·五行志》所载的刘子骏(歆)说,实际上也是左氏一家之学。又如经疏史注及《太平御览》所引的《左传》注,不载姓名,而与杜预注不同的,也是贾逵、服虔的旧说。凡此之类,都称为旧注,而加以疏证。至于顾炎武、惠栋、洪亮吉、焦循、沈钦韩等人专释《左传》之书,以及钱大昕、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等人之说如有可采,都加以罗列,最后附以自己的看法,进行论定。上稽先秦诸子,下考唐以前的史书,旁及杂家笔记、文集,都取作佐证,力图实事求是。历时四十年,撰成长编,拟定依次排比成书八十卷。可惜此书未成,刘文淇就已去世。子毓崧、孙寿曾继续编定;寿曾用力尤多,但只编至襄公四年就去世了。宏篇巨制未成完璧,学者惜之。《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采用典型的注疏体,每条经传文之下有“注”和“疏证”两部分。注引贾逵、服虔等汉代古文家之说,疏证则广征博引,以补汉人旧注之不足,兼辨杜预、孔颖达之误。此书对《左传》的汉代旧注进行了集大成的总结,对贾、服旧说收罗之完备、归纳之清晰都罕有其匹。此外,他还收集其他古文家研究《左传》的成果,突破了贾、服的界限,对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择善而从。取材广博,也不乏个人的论断。对典章制度、天文历法、服饰器物、姓氏、地理、鸟兽虫鱼的考辨,汇萃众说而论断颇精,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该书也有考辨欠精、论断不当的地方,并且书中崇汉排杜的意识也影响持论的公允。刘文淇还全盘否定前人探寻《春秋》义例的努力。总之,《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是清代学者整理《左传》旧注的集大成之作,是治《左传》学的必要参考书。此书稿本一直未能整理刊行,直到解放后1959年,才有科学出版社的排印本问世。

猜你喜欢

  • 六书通

    十卷。清闵齐伋(1580-?)撰。齐伋字寓五,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所传朱墨字版、五色字版,称为“闵本”的书,大多为其所刻。是书成于顺治辛丑(1661年),闵氏已经八十二岁。是书大致仿朱时望《金石韵

  • 仪礼事图

    十七卷。吴之英(?-1918)撰。四川名山县(今四川省中部)人。由优贡于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选灌县训导。其著述极多,有文集《天文图考》诸书及是书。本书前面有之英自序,序的大义是:善于言礼者,通晓

  • 保靖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林继钦修,袁祖绶等纂。林继钦,无锡人,曾任宝靖县知县。袁祖绶,石门人,保靖县训导。保靖县志,创修于雍正九年(1731)。其后一百四十余年间,屡经采辑,迄无所就。后邑举人罗经番有续辑志稿

  • 崇雅堂集

    十五卷。明钟羽正(1561?-1636?)撰。钟羽正,字叔濂,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崇雅堂集》。是集凡十五卷,诗赋六卷,文九卷。为其门人高有闻、元野

  • 名家表选

    八卷。明陈垲(约1547前后在世)编。陈垲,浙江余姚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本书是陈垲在广东所选,以训士子之用。计有唐表一卷,宋表七卷。此类书,曾有明胡松所编《唐宋元名表》四

  • 诗考异补

    二卷。清严蔚(生卒年不详)撰。蔚字豹人,江苏吴县(今属江苏)人,诸生。严蔚为严虞惇之从曾孙。严虞惇撰有《读诗质疑》一书,其书后附有《考异》一卷,补宋王应麟《诗考》之未备者。蔚著此书,乃欲补其从曾祖之未

  • 季汉五志

    十二卷。清王复礼撰。王复礼字需人,号草堂,仁和人。性孝友,著述颇多,有《武夷九曲志》、《王子定论》、《家礼辨定》。王复礼认为《三国志》中昭烈帝刘备止于作传,而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传也过于简略

  • 巴东县志

    ①三卷,明许周修,杨培之纂。许周,字希旦,广东曲江人,拔贡,官巴东知县。杨培之,四川人,监生,官巴东训导。按巴东,明正德七年(1512)知县何山、教谕程经济修县志二卷,其书今存。嘉靖三十年(1551)

  • 病榻遗言

    二卷。明高拱(1512-1578)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人。累官累仕,官上柱国,大学士等。神宗时,为张居正、冯保所排挤,解职归田,后数年卒。高拱学问广博,著述甚富。有《春秋正旨》、《高文襄公集》四十四

  • 儒林传稿

    四卷。清阮元(详见《经籍纂诂》)撰。嘉庆十五年(1810年),元为侍讲,兼国史馆总纂,创编儒林传。他说:“两汉名教,得儒经之功;宋明讲学,得师道之益。故理学经学一并同列。”该书自顺治至嘉庆之初,共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