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或问

春秋或问

① 二十卷。附春秋五论一卷。吕大圭(生卒不详)撰。吕大圭字圭叔,号朴乡,南安(治今江西大余)人,宋代经学家。淳璠进士,官至朝散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出知漳州军、节制左翼屯戍军马。未行,沿海都制置蒲寿庚举城降元,令吕大圭署降表,大圭易服而逃入海,为蒲追杀。吕氏著述,除此书外,还有《春秋集传》、《易经集解》、《学易管见》等书,皆散佚。此书在于申明《春秋集传》之旨。吕氏曾师从杨昭复,杨氏则为朱熹高足陈淳之弟子,故吕氏之学皆本朱熹而发明之。其弟子何梦申《跋》云吕“氏”盖本文公之说而发明之,有《五论》以开其端,有《集说》以详其义,又有《或问》以极其辩难之指归,而《春秋》之旨明句矣。噫,夫子之心至文公而明,文公之论至先生而备。”此书体例仍以十二公排列,每公之下,撮其重要之事,以问答形式分条论说。于三传之中多主《左氏》、《穀梁》,而深排《公羊》,于何休《解诂》,斥之尤力。书后附有《五论》,一是论孔子作《春秋》,二是辩褒贬之例,三是特笔,四是论三传所长所短,五是世变。此书由其弟子何梦申初刻于宋理宗宝璠二年(1254),现存明隆庆元年抄本、清《通志堂经解》本。② 十卷。元程端学(详见《春秋本义》)撰。程氏撰《春秋本义》后,又历举前人诸说得失,以明《本义》去取之意,成《春秋或问》。可见此书是与《本义》相辅而行的,此书是一部通论性著作,其中掊击诸儒之说,多否少可,尤其力攻张洽《春秋集注》。其论《春秋》不当以一字为褒贬,论《春秋》多笔削以后之阙文,论《春秋》不书祥瑞,论《春秋》灾异不当强举其事应,多有可取。但其谓《左传》史实多出伪撰,力主《春秋》用夏正,则又臆说妄断。此书最着力之处是承刘知几、程颐之说,力辩《春秋》用夏正,洋洋万言,广征博引,可与专门性研究媲美,但其中引据之一乃为伪古文《尚书》。现存元至正渐东官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官箴

    ①一卷。宋吕本中撰。吕本中,字居仁,号东莱先生。吕公著之曾孙。曾任济阴主簿、起居舍人,官至直学士院。一生著述甚丰,有《春秋解》十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本书是一本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共

  • 尔雅注疏

    十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东闻喜县)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惠怀之际避难江南,元帝时官尚书郎,后王敦任为记室参军,为敦所杀,敦祸平,追赠弘农太守。《晋书·

  • 切字释疑

    一卷。清方中履撰。方中履字素伯,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以智之子,中通之弟。幼从父游于方外,晚年筑“稻花斋”于湖上,专心著述,所著《古今释疑》十八卷,入《四库全书提要·子部杂家存目》。案《古今释疑

  • 吏部铨选汉官品级考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本书也是锡珍等奉敕撰修的八十七卷书的一部分。共分四卷。卷一,自正一品至从四品;卷二,正五品至从六品;卷三,正七品至从八品;卷四,正九品至未入流。书末附有“铨选汉军品级考”,所述自内

  • 九江府志

    ①十八卷,清江殷道等修,张秉铉等纂。江殷道字念鞠,汉阳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九年(1670)任九江府知府。江殷道莅任后,适奉命纂修通志,江殷道乃设局修志,聘张秉铉等总其事,互相参订,遂成

  • 撼龙经

    一卷、附《疑龙经》一卷、《葬法倒杖》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生卒年不详)撰。杨筠松,又名杨益,传说宝州(今属陕西省)人,掌灵台地理,官至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入关,窃禁宫“玉函秘术”而逃,后往来于处州,

  • 晁错

    见《晁氏新书》。

  • 六艺堂诗礼七编

    十六卷。清丁晏(1794-1875)编。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少肄业于丽江书院,策问汉魏《易》十五家,晏对万余字。好学深思,笃好郑玄之学

  • 玉山纪游

    一卷。元顾瑛纪游唱合之作,明袁华编次成帙。顾瑛生平事迹见《玉山草堂》条。所游自昆山以外,如天平山、灵岩山、虎丘、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等,总题为玉山。游非一人,而由瑛主持。游非一地,但往来聚

  • 古毛诗

    一卷。清王嗣邵(详见《毛诗析疑》)撰。此书用段玉裁《毛诗训故传》为定本,分传与经,各自为卷,以求恢复毛诗的旧貌,可惜只写成了一卷,但成就很高。只是其中有述经的,有不述经的,体例不一,使后人不能继续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