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田文集
四卷。明李蓘撰。李蓘,字于田,号黄谷。河南内乡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贵州提学副使。著有《黄谷琐谈》等。其文章沿循历城、太仓之派,其持论则合儒、释为一。此集对孟子颇有非议。如诸儒非尊孟氏也,尊孟氏而自别于孔氏诸圣人也。《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此说大谬。此集四库已存目。
四卷。明李蓘撰。李蓘,字于田,号黄谷。河南内乡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贵州提学副使。著有《黄谷琐谈》等。其文章沿循历城、太仓之派,其持论则合儒、释为一。此集对孟子颇有非议。如诸儒非尊孟氏也,尊孟氏而自别于孔氏诸圣人也。《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此说大谬。此集四库已存目。
五十卷。明卓尔康撰,《四库全书》已著录,内容详参十二卷本。此本为稿本,凡五十卷,内容完备。刘思生称此为原稿,较之十二卷本更为珍贵,故录此以备参考。今存稿本。
不分卷。清黄表(生卒年不详)撰。表字君开。该书统编清宗室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之爵秩。列表遵照横格定式,直则得其辈分,横则辨其亲疏。其功绩事迹载于国史《玉牒》中,故不立传。《玉牒》经1900年八国联军之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其立名本之韩非“说难”,皆以阐明心学为旨。其首篇末云:“迹其意之所来,道其往之所止,明通而通,力极而极,势驻以驻,详于参伍之变,因于性情之宜。以此七语,别为七篇,
一卷。清陶越撰。陶越,字艾村,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是其祖父随手散记。皆录天启、崇祯两朝遗事,见闻最真实。郡志中有不载或载而不详的,诠次,以续桑梓旧闻。此本为海宁县管廷芬手抄本。
一卷。清杨寿昌撰。杨寿昌字果庵,广东归善(今广东省惠阳县)人,光绪年间举人。此书根据董仲舒之说,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谓政即民政。此书即论所谓民政,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民政之原理;第二篇,
一卷。晋殷仲文(?-407)撰。清马国翰辑。殷仲文,陈郡(今河南淮阴县,位于周口市东北)人,东晋文学家。官至东阳太守。《孝经殷氏注》隋唐志均有记载,书已亡佚。邢昺正义引三节第十四章“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一卷。明沈德符(1578-1642)撰。沈德符字景倩,一字景伯,又字虎臣,浙江嘉兴人。万历举人,精音律,熟谙掌故。所著《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故。论诗宗尚皮日休、陆龟蒙和陆游。有《清权堂集》、
五卷。清郭植撰。植字于岸,古田(属今福建省)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曾主持广东粤秀书院。是编五卷系期间与书院众生搜寻研讨经史疑义,以问答式编纂装订成书。所记大部注疏旧义,且多与毛奇龄《经问》重复
二卷。明侯一元(生卒年不详)撰。候一元字舜举,乐清(今属浙江)人。嘉靖十七年(1538)中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此编为作者的读书杂记。书中多为阐发《四书》的宗旨大义,大抵多为前人所言,无更多新义。而对
六卷。清张聪咸(1783-1814)撰。聪咸字阮林,号傅岩,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嘉庆庚午(1810)举人,觉罗官学教习。《左传》之学,在汉代以郑玄、贾逵最为著名,后来又有服虔。到晋时服虔杜预注并列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