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徵伯存稿
十三卷。明李兆先(1465?-1514?)撰。李兆先,字徵伯,湖南茶陵人。大学士东阳之子。以荫为国子生,年二十七而卒。《怀麓堂诗话》曾载兆先论诗之语。李东阳所作兆先志文,悼惜特甚。沈周《客座新闻》乃载其父子相谑一事,“则狂纵无复人理。虽晋人放达,不至于斯。”可知其父子自恃才隽而不修行检。是集凡诗、赋、杂文十一卷,《东行稿》一卷,乃其自京师赴山东之作。附录一卷,则东阳所为兆先志文,及同时诸人慰问诗等。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十三卷。明李兆先(1465?-1514?)撰。李兆先,字徵伯,湖南茶陵人。大学士东阳之子。以荫为国子生,年二十七而卒。《怀麓堂诗话》曾载兆先论诗之语。李东阳所作兆先志文,悼惜特甚。沈周《客座新闻》乃载其父子相谑一事,“则狂纵无复人理。虽晋人放达,不至于斯。”可知其父子自恃才隽而不修行检。是集凡诗、赋、杂文十一卷,《东行稿》一卷,乃其自京师赴山东之作。附录一卷,则东阳所为兆先志文,及同时诸人慰问诗等。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十卷。民国刘建封修,吴亚元纂。刘建封,宣统元年(1909)任安图县知县。安图县,位于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西南部,松花江上游。刘建封莅任后,亲自查看了安图县山川、道路、土物、风俗及社会情况。适奉宪令,编修
一卷。清夏鸾翔(详见《洞方术图解》)撰。《致曲图解》是夏氏对圆锥曲线综合研究的成果。他首先介绍了西方按次数把代数曲线的分类:一次式为直线;二次式为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三次式八十种曲线;四次式有五
不分卷。林则徐撰。林则徐(1780-1850),字无抚,一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二十五年(1820)出任浙江杭嘉湖道。道光三年(1823)任江苏按察
明孙高亮撰。孙高亮字怀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已不可考。此书又名《于谦全传》,叙述明代名臣于谦的故事。作品以于谦的一生为全书线索,描写了于谦幼年、青年直至含冤而死的生活命运和遭遇。小
六章。刘复著。刘复(1891-1934)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笔名寒星,江苏江阴人。1920年赴英国留学,次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1925年春获博士学位。同年秋返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所
五卷。清许友(约1674前后在世)等撰。本书为侯官(今属福建)许氏家集。所录作者七人,集八种。许豸(字玉史),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浙江提学副使,有《春及堂遗稿》;许友(字有介,号瓯香,豸子
一卷。汉刘熙撰。熙字成国,北海郡(今山东潍坊西南)人。汉训诂学家,著有《释名》八卷二十七篇,为汉语语源学重要著作。清宋翔凤编辑。《吴志·韦曜传》中,曜称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今本《释名》题为汉安南
十二卷。和邦额(1736-?)撰。和邦额号霁园主人,满族人。昭梿《啸亭续录》说他作过县令,其他生平事迹不详。《夜谈随录》为文言短篇小说集,一百三十六题,一百五十一篇。此书内容体例与《聊斋志异》相近,“
①八卷。清顾涞初纂修。顾涞初字惠师,浙江吴兴县人,出身进士,康熙十年(1671)任稷山县知县。顾涞初掌稷山县后,锐意修志,康熙十二年(1673)春,延邑绅士,查考旧志,博采舆论,参稽故典,历数月志成。
《伤寒论注》四卷,《伤寒论翼》二卷,《伤寒附翼》二卷。清柯琴(生卒年不详)撰。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后迁居吴之虞山(今江苏常熟),生平事迹,文献记载不多,从孙介夫、冯明五等为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