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长吉歌诗汇解

李长吉歌诗汇解

五卷。清王琦(1719-1756)汇解。王绮,字琢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李贺诗风在中唐自成一家,故后世注者甚多。宋有吴正子,明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尧、姚佺,又有宋刘辰翁评本。但李贺诗镂心刿骨,意匠多在笔墨之外,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诠。诸家多钻研字句以求之,故失之愈远。王琦此注本兼采诸家之本,故曰汇解。首卷有王琦序及《评注诸家姓氏爵里考》,杜牧序、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历代对李贺诗的题跋、纪事、诗评之类。据序称,杜牧评李贺诗,颇加赞许,然其称佳之处,后人解之,仅拾得“牛鬼蛇神,虚幻荒诞”之意耳。且以此为端绪,烦辞巧说,相差远矣。故“余集所见诸家笺注,删去浮蔓而录其确切者,间以鄙意辨析其间。”“有竟不可解者多因字画讹舛,难可意揣,宁缺无凿,期于不失原诗本来面目,勿令后之观者,因笺注之不明反堕冥冥之雾中也。”故采掇各家之注,比较旧说,辨其曲折是非,在博观慎择的基础上,对李贺诗做出较公允、真切的笺注,是李贺诗诸注中较为详明的一种。初刻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现被编入《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

猜你喜欢

  • 画谱

    六卷。不著撰人姓名。书中唐六如(唐伯虎)画谱一卷,五言唐诗画谱一卷,六言唐诗画谱一卷,七言唐诗画谱一卷。木本花谱一卷,扇谱一卷。每卷开头各有小序。按书题六卷,查书内容为七卷,不知何故。此书《四库全书总

  • 孙溪朱氏经学丛书十三种

    三十八卷。清朱记荣编。朱记荣,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南北朝时,经学分成南学和北学。隋唐统一后,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加之南北经学的不同对科举取士多有不便,欲将异说纷纭的经义统一起来,便召见国子监

  • 潭印阁法帖

    一卷。清常大淳刻。常大淳,生卒年不详。字南陔,官至湖北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1844),常大淳得到唐欧阳洵之《小楷千字文》的宋拓本,便摹勒上石,世称《潭印阁法帖》。该帖虽极工美,但与欧法不似,加之帖中

  • 西安县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姚宝煃修、范崇楷纂。姚宝煃,曾任西安县知县。范崇楷,西安县人。此志嘉庆十六年(1811)刻本。为四十八门,目为图考、星野、疆域、建置、山川、形胜、城池、坊巷、乡庄、学校、公署、水利

  • 涧泉日记

    三卷。南宋韩淲(生卒年不详)撰。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家世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徙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参政韩亿后裔,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韩淲生平事迹不详,唯戴复古《石屏集》有“挽韩仲止”诗云:“

  • 校正孔氏《大戴礼补注》

    十三卷。王树楠(1851-1936)撰。王树楠,字晋卿,号陶庐老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四川等省知县多年,官至新疆布政使;对文字训诂、新疆图志、欧西历史,均有研究。青年时曾好骈体文,后力攻

  • 青箱堂文集

    十二卷。《诗集》三十三卷。清王崇简(1602-1678)撰。王崇简,字敬哉。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明灭亡后,携家人南游江浙。顺治三年(1646)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因

  • 论篆

    一卷。唐李阳冰(生卒年不详)撰。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宝应元年(762)为当涂令,官至将作监。擅长篆书,有碑刻《恬亭铭》,刊定《说文》为三十卷。是编乃后人所辑,系论书体之作。其中历举了李斯

  • 俨山外纪

    一名《俨山外纂》一名《俨山纂录》一卷。旧本题明陆深(详见《南巡日录》条)撰。此书本载于曹溶所编《学海类编》之中,是曹溶从陆深的《俨山堂外集》之中随意录出数十条,改题此名,并非陆深自著之书。所摘录中有大

  • 游具雅编

    一卷。明屠隆(详见《考槃余事》条)撰。分笠、杖、渔竿、舟、叶戕、葫芦、瓢、药篮、衣匣、叠桌、提盒、提炉、备具匣、酒尊等类目,皆为便于游览之具,书名亦由此而得。作者详细介绍了外出游览所需之器具以及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