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塾训
六卷。明杨兆坊(生卒年不详)撰。杨兆坊,字思说,杭州(今地名同)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六卷,分门编次,自居家至交友、服官,每类各引经史成语以为法式。盖为家塾童蒙之训。
六卷。明杨兆坊(生卒年不详)撰。杨兆坊,字思说,杭州(今地名同)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六卷,分门编次,自居家至交友、服官,每类各引经史成语以为法式。盖为家塾童蒙之训。
二十一卷。明王在(生卒年不详)撰。晋在晋生平详见《兰江集》(辞目)。是集凡二十一卷。前面有黄汝亨、陈懿典作的序文。前三卷为古今体诗,后十八卷皆为杂文。乃万历年间在浙江杭州为官时所刻,因而以《越镌》名其
十五卷。宋岳珂(详见《九经三传沿革例》)撰。“桯史”取义费解,沈家本《日南随笔》卷一:“当是用晏子凿楹纳书事。”《考工记》注:“桯读为楹,以桯为楹,乃假借字。”《直斋书录解题》:“桯史者,犹言柱记也。
十二卷。卷首一卷。清刘人熙撰。人熙浏阳(今属湖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前有宣统己酉(1909)黄杰序,知草创于光绪甲辰(1904),写定于丙午(1906),至宣统元年己酉(1909)由弟子黄杰付梓刊
六卷。《文集》六卷。清吴盛藻(约公元1766年前后在世)撰。吴盛藻,字观壮,和州(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盛藻由拔贡生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工诗文,能惟意所如,罄所欲言而止,著有天门诗集六卷,文集六
一卷。比利时柏应理(详见《百问答》)撰。《四末真论》一书根据天主教有“四末”之说,即死候、审判、地狱、天堂,柏应理发挥其说编撰而成。书后附有传教士高一志撰的《终末之记甚利于精修》一文。有康熙十四(16
四卷。无名氏撰。是书卷一为《大学》、《中庸》,卷二至三为《论语》,卷四为《孟子》。就四书中指一句、一节或一章,以俗语说之。理所不能达者,设譬以达之。有甚切者,也有泛滥而不当者。说“天命之谓性”句最详,
五卷。张贞观撰。张贞观,明代沛县(今属江苏省)人,字恒诚,别号惺字。万历癸未(1583年)进士,累擢礼科都给事中。万历甲午(1594年),以清皇长子出阁进读,直言忤旨,罢职为民。有《掖垣谏草》。此书所
八卷六十回。明罗贯中(详见《三国演义》)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唐末五代乱世为背景,以朝代兴衰、权位争夺更替为线索,起自黄巢起义,终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按年代顺序,铺叙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
二卷。清芮曰松撰。芮曰松字次乔,安徽当涂人,生卒年不详,为清代后期学者。康熙年间,内阁学士蒋廷锡作《尚书地理今释》,其所释,为当时之地理。以后的地理沿革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康熙时期,雍、梁二州的山川多
二卷。唐康骈撰,生卒年不详。《唐摭言》作唐骈,《新唐书志》及《宋史志》均作康骈。康骈字驾言,池阳(今安徽贵池)人,乾符四年登进士第,官至崇文馆校书郎。此书成于唐乾宁二年。全书凡四十条,其中多记天宝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