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板桥诗钞

板桥诗钞

三卷。《词钞》 一卷。《小唱》 一卷。《题画》 一卷。《家书》 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氏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潍县时,遇大饥荒,板桥开仓赈民后,又以清赈而忤上司,遂告病而归。时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清代学者像传》),并为之立设生祠。晚年板桥居扬州鬻书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郑燮之文章清通洒脱,如闲云流水,娓娓道来,似叙家常,又似与知己畅谈,读其文如饮醇旨,细品方领会个中神趣;其诗则直抒胸臆,如见肝胆,喜忧哀乐,直贯笔端,其指斥悍吏、痛恨私刑,悲悯百姓,仁风侠骨,自出肺腹;乐府词清新俊逸,高旷淡远,如高僧说法,聆之似醍醐灌顶,心扉顿开。是集单刻于宣统元年(1909)。另有清乾隆年间刊行之《板桥集》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有标点注释本行世。

四卷。《词钞》一卷。《道情一卷》。《家书一卷》。《题画》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以助农民助讼以及办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晚年寄寓扬州卖画度日。郑燮论诗推尊杜甫,重视表现“忧国忧民”的重大题材,提倡沉著痛快的艺术风格,力主直摅血性为文章,反对拾古人之唾余。他的诗多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大量作品以同情的笔触描写民生疾苦,鞭挞社会现实的黑暗。《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颇为深切。还有《姑恶》、《思归行》、《田家》等,都是现实性很强的诗篇。郑燮另一类成就高、数量多的作品,是他的题画诗、抒怀诗、山水诗。其词与文亦多佳篇。词风格多样,少学秦观、柳永,后学苏轼、辛弃疾,晚学刘过、蒋捷。他的散文中最有名的是“家书”,大都写得真率自然,富于情趣。郑燮更以书画闻名于世,早在晚清就已载誉中外。他是著名画派“扬州八怪”之一。其画以竹、兰、石为主,构思巧妙,笔墨多变,出神入化。其书法卓然自立,不落窠臼,字体古朴奇崛,雄浑清劲。他还善治印章,个性鲜明,如见其人。郑燮还往往将书、画、诗,印有机地融于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后人说:“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马宗霍《书林藻签·松轩随笔》)。郑燮现存最完备的全集是中华书局1962年版《郑板桥集》。此集为郑燮所自定,手写付刊。卷端自序云:余诗格卓下,七律尤多放翁习气,好事者促余付梓。自度将来未必能进,姑从谀,背直惭愧汗下,可谓不自满者。然其诗取道性情,务如其意之所欲出,流露灵府,荡涤尘烬,故述事言情,往往恻恻动人,得与兴观群怨之旨。其题画之作,更别饶逸趣。能使读者心旷神怡。后者有效其体者,不流于江湖,即近于村野。而其词胜于诗,借古抒怀,淋漓慷慨。寄弟家书数纸,则老成忠厚之言,大有真卿庭诰,之推家训遗意,固世间不可磨灭文字。又其家书云:凡人文章学问,辄自谓己长,科名唾手而得,不知俱是侥幸,设我至今不第又何处叫屈来。是其无处不真,其狂为不狂,尤可为世之以文字自滑、科第自荣者药石之言。有手书自刻本,无年月。

猜你喜欢

  • 唐才子传

    十卷。元辛文房撰。文房字良史,西域人,生卒年不详。诗名与王执谦、杨载齐,有诗集《披沙诗集》,已轶。《唐才子传》原为十卷二百七十八篇,叙传唐五代名诗人二百七十八人,附见一百二十人,共三百九十八家。体例因

  • 孝经集解

    ① 一卷。清蒋永修(生卒年不详)撰。永修字慎斋,号纪友,宜兴(今属江苏)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平越府知府,湖广提学副使。著有《慎斋遇集》。该书依照《孝经》之文诠释,以训童蒙。本与《小学》合

  • 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

    一卷。清邱嘉穗撰。嘉穗字实亭,上杭(今福建上杭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至善县知县。此书大旨谓《大学》“格致”一传,本来没有阙佚,不过是出现了错简而已。因此,不仅朱熹所补为误

  • 饶双峰年谱

    一卷。作者不详。本谱是为宋饶鲁所编的年谱。饶鲁字伯舆,号双峰。宋代理学家。朱熹再传弟子,先后在东湖、白鹿、西涧、安定、石洞诸书院讲学。故本谱所记,惟讲学之事较详。有《永乐大典》本。

  • 太清神鉴

    六卷。旧题后周王朴(生卒年不详)撰。王朴,曾事周世宗为枢密使,博学多智,善于用兵作战,通晓阴阳律法。此书专论相法,疑为宋人托名之作。书前有原序一篇,自述作此书宗旨。相法一脉,自古有之,各家之说,或同或

  • 明世说新语

    八卷。明李绍文撰。李绍文,字节之,华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1596年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是书全仿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其三十六门亦仍其旧。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自明初迄于嘉隆。前有释

  • 元韵谱

    五十四卷。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还一,内邱(今河北内丘县)人。崇祯中贡生,官垣曲令,太原府通判。通韵学,尚著《说易》。卷首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自序,书约刊于是年。此书用语音牵合阴阳、律吕、刚柔等,

  • 寿梅山房诗存

    一卷。清李谟(?-1871)撰。李谟字禹臣,湖南善化人。咸丰间住长江水师响导营书记。李谟喜为诗,言必称杜甫。其生平颠连困惫,无所发抒,及时事可歌可泣,一寓于诗。故诗多沉郁悲凉之响。五言如卷首古诗,《壬

  • 洛阳牡丹记

    一卷。宋欧阳修(详见《诗本义》)撰。《洛阳牡丹记》分为三篇。花品叙第一,主要记叙牡丹花之产地多处,但以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次论洛阳牡丹第一的原因,一反俗论;后列牡丹名品姚黄以下二十四种。花释名第二,先

  • 刘氏菊谱

    一卷。宋刘蒙撰。刘蒙,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刘氏菊谱》大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谱叙,首论古代正人达士多吟咏菊之高洁;次叙菊花之功用;后叙作此谱之缘由。作者自称崇宁甲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