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梦奈诗存

梦奈诗存

一卷。清冯桂芬(1809-1874)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三年(1853)在苏州办团练,升右中允。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苏州时逃到上海。参加组织由江浙官绅与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又上书曾国藩乞师,促使曾派李鸿章至上海与太平军对垒。冯参加李的幕府,为其出谋划策。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有不满,曾提出许多改良建议。主张裁减苏州、松江、太仓赋额,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得以实现。提出“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理论,企图用资本主义的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他的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著有《校邠庐抚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诗特其绪余,而有深窈之思,清雄之气,沉郁顿挫之笔,言近旨远,寄托遥深,迥非庸手所能及。冯桂芬刻意厉行,务为有用之学。凡郡国利病、政治得失,皆纤剖毫分,烛照数计,意在剔除积弊,持论侃侃,不随流俗。集中五十初度诗,有“穿涌寒心成积衅,移山只手效孤愚,心事明明天上月,知交落落涧中冰”之句。曾署楹帖云:一点公心天地鉴,半文私受鬼神诛。此集卷首有蒋德馨《序》。录诗一百三十余首。有光绪二年(1876)冯氏家刻本。

猜你喜欢

  • 青严日禅师语录

    四卷。清释元日(生卒年不详)撰。元日,俗姓丁,字青严。盐城人。幼年从永宁寺严深忍出家,并于十九岁在金陵受具足戒。此后游历杭州虎丘、天台、山阳等地。遍地参学,寻师问道。久居燕京西山普觉寺。由于他重道弘法

  • 康熙字典

    四十二卷。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命大学士张玉书(1642-1711)、陈廷敬(1639-1712)与翰林院官员共三十人合撰,历时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原名《字典》。其编纂

  • 春秋诸传辨疑

    四卷。明朱睦(详见《易学识遗》)撰。该书《明史·艺文志》著录,卷数相同,共一百八十八条,主要辨正《春秋》三传中的疑难问题。朱睦著有《五经稽疑》,该书即其中的《春秋》部分。据作者《五经稽疑》自序,该书首

  • 动物浅说

    二卷。泰西卫廉思(生卒年不详)译。卫廉思国籍生平未详始末。《动物浅说》是一部浅显的自然科学读物,专论海岸边及道旁的常见各类小动物及昆虫,读者对象为儿童。该书内容贴切,文字生动有趣,不同于以往所见谱录类

  • 玄应音义

    玄应《一切经音义》之简称。

  • 小尔雅疏证

    五卷。清葛其仁撰。其仁字元肫,一字铁生,江苏嘉定人。嘉庆己卯(1819年)举人,官歙县教谕。是编葛氏自序云:“不揆梼昧,为之博采传注,旁及群籍,审其义趣,明其指归;或有未寤,姑从阙如,惧穿凿也。今世所

  • 周礼全经释原

    十四卷。明柯尚迁撰。柯尚迁(生卒年不详)字乔可,自号阳山石人,福建长乐人。嘉靖中由贡生官邢台县县丞。《周礼全经释原》六官分十二卷,附《周礼通论》、《周礼通今续论》各一卷。书中训解,标“释者”是采辑古注

  • 春秋通论

    四卷。清方苞(详见《周官集注》)撰。此书本《孟子》“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意贯穿全经,按“属辞比事”之旨分辨《春秋》孰为旧文、孰为笔削,并分类排比,共四十篇。每篇之内,又以类分章,共九十九章。其四

  • 元盖副草

    二十卷。明吴家竳撰。吴家竳,字翁晋,浙江孝丰(今安吉)人。生卒年不详。官南京光禄寺典薄,累迁云南通判。吴家竳素与吴应竳、臧懋循游,故是集之序,为是应晹撰写而臧懋循书之。其称“元盖副草”者,应晹序谓元盖

  • 耆旧续闻

    十卷。宋陈鹄撰。生卒年、籍贯、仕履情况均不详。此书宋代史志及典籍均未著录,仅《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并记陈鹄,宋宁宗开禧以后人。书中内容记汴京故事及南渡后名人言行,多为旧闻,采摘他书或某人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