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龛随笔
清陈寅清撰。陈演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见《庄氏史案》。
清陈寅清撰。陈演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见《庄氏史案》。
一千卷。清董诰(1740-1818)等奉诏编纂。董诰,字雅伦,号蔗林,邦达子,浙江富阳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充四库馆副总载,曾纂辑《满洲源流考》、《高宗实录》等。此书编纂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
①八卷。清陈秉直修,赵贯台纂。陈秉直,辽宁海州人,贡士出身,顺治六年(1649)任平阴知县,官至浙江布政使。赵贯台字紫垣,邑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著有《古今物连类》等。考平阴县志,创修于明正
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二卷。明陈懋仁(详见《年号韵编》)撰。是书约成书于明崇祯时。前有作者自序。因陈懋仁与袁宏道、钟惺、谭元春游,故其论诗大旨,以公安、竟陵为宗。自序称集中考证多而评论语少。今观此书,如元王烈妇,明铁铉女诸
二卷。附录一卷。清张道撰。道字少南,浙江钱塘人。是书专记潞王监国事。仿编年体,按日系事,因事附人,排比颇具条理。潞王监国事,野史罕有及之者,道因撰此书以表章之。但征引未博,且有失实之处。有些潞王佚事,
十二卷。旧本题明李攀龙(详见《诗学事类》)撰。本书分韵隶事,只有上下平声。只为律诗之用。庞杂俗陋,似他人伪托之作。
一卷。清沈谦(1620-1670)撰。沈谦字去矜,号东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辨四声,长通音韵之学。明末诸生,入清后曾起兵抗清,事败后隐居不出,靠行医为生。其诗初学晚唐温、李,
三卷。明岳岱撰。岳岱,邺郡人。阳山在苏州府城西北三十里。高八百五十丈。周围四十五里。东面阳,故名曰阳山。盖取山之东为朝阳,山之西为夕阳之义。以其远观有四面飞动之势,又名之为四飞。越绝书夫差自杀,越人葬
一卷。明张瘦郎撰。张瘦郎字野青,黄州(今湖北新洲)人。生卒年未详。据冯梦龙《序》称:“野青少负隽才,所步《花间集》韵,既已夺宋人之席,复染指南北调,感叹成帙。浪仙从而和之,斯道其不孤。楚人素不解冰青,
七卷。清刘荫枢撰。刘荫枢字乔南,韩城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贵州巡抚。该编采用王弼本,只有六十四卦而《系辞》以下则无。其说多采用朱子《本义》而小有变动。但措词蹇滞,大多数都不能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