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正名

正名

八曰: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悖、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而已矣。

凡乱者,刑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所为善,而从邪辟也;所谓可,从悖逆也。是刑名异充而声实异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危奚待也?

齐湣王是以,知悦士,而不知所谓士也。故尹文问其故,而王无以应,此公玉丹之所以见信、而卓齿之所以见任也。任卓齿而信公玉丹,岂非以自仇耶?

尹文见文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尹文曰:“王得若人,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大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未失其所以为士一,而王以为臣,失其所以为士一,而王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非乃士乎?”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意者未至然乎?”尹文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杀,伤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非此之谓也,以为臣。不以为臣者,罪之也。此无罪而王罚之也。”齐王无以应。

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之榖,如卫。齐湣王,周室之孟侯也,太公之所老也。桓公尝以霸矣,管仲之辩名实审也。

猜你喜欢

  • 莲因室诗集

    二卷。《词集》一卷。清郑兰孙撰。郑兰孙,生卒年不详,字娱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仁和(今杭州)徐鸿谟之妻。清代词人。善诗词。著有《莲因室词集》一卷,《都梁香阁诗词集》。《莲因室诗集》有光绪元年(18

  • 南唐书

    ①三十卷。宋马令撰。马令是江苏宜兴人。陈振孙在《书录解题》中记载马令曾有自序称祖父为太博元康,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故事,故辑成《南唐书》。但该自序后佚失不见。《南唐书》首为《先主书》一卷、《嗣主书》三卷

  • 经学辑要

    二十四卷,清吴颎炎辑。字亮公,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举人。是书首有李慈铭、俞樾、王咏霓、陈遹声各序,正文共辑古今经解二十三种,目的在于帮助科举考试的士人熟悉各种观点。由于辑者学有

  • 论语古论集笺

    二十卷。清潘维城(详见《论语古注集笺》条)撰。是书博采近儒之说,罕有发明。对于经义有不当之处,也不驳斥校正。如“传不习乎”条,《释文》郑曰:“鲁读传为专”。笺引宋翔凤《论语发微》曰:“鲁论读传为专,此

  • 续高士传

    五卷。清高兆撰。高兆字云客,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幼年客居江左,后返回故乡,布衣终身。生卒年不详。著述除本书外,尚有《荔社纪事》、《启祯宫词》、《观石录》等。《续高士传》是继皇甫谧《高士传》以后又一部

  • 说文解字注

    三十卷,附《六书音均表》二卷。清段玉裁(1735-1815)撰。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四

  • 昭代名人尺牍

    二十四卷。清吴修辑。吴修字思亭,曾刻梁同书之书为《青霞馆帖》。此帖辑清初至乾隆、嘉庆时尺牍六百余家,计七百余通。自有刻尺牍者无有如此帖之美备,聚东南收藏家四十余人之秘笈,阅之十有余年,可谓广博,而当中

  • 证俗文

    十九卷,清郝懿行撰。郝懿行生平见“尔雅义疏”。郝氏自序云:“命名《证俗文》,盖慕服子虔《通俗文》,兼取《儒林传》疏通证明之意云。”不分门类,而每卷材料大致以类相从,卷一叙饮食,卷二叙服饰,卷三叙用具,

  • 中原音韵

    二卷。元周德清撰。周德清(1277-1365年)字日湛,号挺斋,瑞州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高安县志》云:“周德清,号挺斋。暇堂人。工乐府,精通音律。所著有《中原音韵》行世。虞伯生序之曰:随时体制,

  • 顺天府方言志

    两卷。清傅云龙纂,缪荃孙复辑。傅云龙字懋元,浙江德清县人,官兵部郎中,著《说文古语考补正》。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年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9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