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正字通

正字通

十二卷。明张自烈(1564-1650)撰。自烈字尔公,号芑山,宜春(今属江西)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入清累征不就,晚年卜居庐山。博学洽闻,著作尚有《四书大全辨》、《诸家辨》、《古今文辨》等十余种,今皆存于世。《正字通》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其体例与梅膺祚《字汇》相同,共十二卷,分二百一十四部,部首次序与每部之内诸字的次序均按笔画多少排列。张氏此作意在补正《字汇》,所以较为详博,编排与注释均有改进:(1)《字汇》按分部分画原则,把一个字的古、籀、讹、俗各排在所属各部;《正字通》虽亦分见各部,但在本字之下还分别注明名个异体,如“”字下列有“”、“”、“”等。(2)《字汇》各部所收的联绵字如“鹦鹉”、“蟋蟀”之类多前后两见,注释重复;《正字通》则只在第一字下解释,如“狻猊”只在“狻”下所释,“猊”字下注音切,谓“见前‘狻’注”。(3)《字汇》给字作的注音很乱,往往同一个音还要注上诸家的几个切语,往往广注叶音,使读者无所是从;《正字通》一音只注一个切语,对叶音也有所删减。(4)《正字通》扩大了采注书籍的范围,增加了佛道两教和医药、方伎等书中的文字,考据征引亦较《字汇》丰富。至于所收字数,二书均为三万三千字左右。《正字通》的缺点是:有一字重见于两部的,如“垔”字既入“西”部又入“土”部,“羆”字既入“网”部乂入“火”部。引证有的不具书名,如“一部”的’一”字注引《礼运》、《乐记》不具书名《礼记》;有的不具篇名,如“人”部“偲”字注引《诗·齐风》不具篇名。《正字通》曾通行一时,人人奉为兔园册,至清徐文靖作《正字通略记》、胡宗绪作《正字通芟误》,是见其影响之大,因而成为《康熙字典》的主要蓝本。《正字通》旧本或题“国朝廖文英撰”或题“张自烈廖文英同撰”。廖文英(生卒年不详)字百子,连州(今广东连县)人,康熙时官南康知府。《四库提要》云:“考钮琇《觚剩·粤觚》下篇,载此书本自烈作,文英以金购得之,因掩为己有,叙其始末甚详。然其前列国书(满文)十二字母,则自烈之时所未有,殆文英续加也。裘君宏《妙贯堂余谈》又称文英殁后,其子售版于连帅刘炳,有海幢寺僧阿字知本为自烈书,为炳言之,炳乃改刻自烈之名。诸本互异,盖以此也。”现在通行的《正字通》是康熙时秀水王氏芥子园重刻本,卷首有康熙九年(1670)的张贞生序和康熙十年(1671)的黎元宽序。《四库提要》据通行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栋峰遗稿

    二卷。明曾梧撰。曾梧,字于易,江西广昌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常州府知府。该集文冠以应诏疏,反复申明合祀天地之说。有文一卷,诗一卷。初刻于嘉靖年间,后毁于火。天启辛酉(162

  • 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二十卷、《金匮要略本义》二十二卷。清魏荔彤(生卒年不详)撰。魏荔彤字念廷,柏乡(今属河北)人。曾任观察使,精通天文、医术等,尤对张仲景之学颇有研究。撰有《内经注》等书。《伤寒论本义》撰于

  • 尚书考灵曜

    一卷。本书原题阙名。所辑共十一条,其“地有四游”条、“五百载圣纪符”条、“日旁气白者为虹”条,都见《太平御览》所引;而“星为夏期”与“虚星秋候”两条,在《太平御览》中连而为一,此处分为两条;“五星若编

  • 罗沧州集

    五卷。宋罗公升(生卒年不详)撰。罗公升字时翁,江西永丰人。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公升因军功授本邑尉。此集首载赋一篇。以下各体分编,而每体之中分《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

  • 望云集

    五卷。明郭奎撰。郭奎,字子章,安徽巢县人,生卒年不详,郭奎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参其军事。后文正得罪,郭奎亦因诛。著有《望云集》,共五卷。此集所载具为郭奎之诗。四库全书总

  • 七国考

    十四卷。明董说〈详见《易发》〉撰。本书主要根据《战国策》和《史记》,辅以先秦诸子及杂史,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共14门,编载战国时期秦、齐

  • 敬吾心室彝器款识

    不分卷。朱善旂辑。朱善旂,字建卿,浙江平湖人。此书乃朱善旂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所辑铭文拓本,共三百六十四器。编辑次序零乱,有的有释文,有的没有释文,间有各家题识。实际上乃未成之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

  • 夏小正注

    ①四卷。清李聿求(生卒年不详)撰。李聿求,字五峰,浙江海盐(今浙江海盐)人。诸生,布衣终身,著《后汉书儒林传补》、《桑志》及是书行于世。是书分春、夏、秋、冬四卷,按月书写,先经后传,又次为注;逐节连写

  • 集杭谚诗

    一卷。清邵懿臣(1810-1861)撰。懿臣一作懿辰,字位西,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官刑部员外郎。他与曾国藩交厚,专治经学,其文效法桐城。著有《礼经通论》、《遗集

  • 高苑县志

    八卷。清宋弼纂修。宋弼字采臣,江南华亭人(今上海松江县),拔贡出身,康熙六年(1667)任高苑县知县。《高苑县志》,创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葛臣,再修于万历年间冯文盛,此志为三修。康熙十二年,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