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正音通俗表

正音通俗表

一卷。清潘逢禧撰。逢禧字澹如,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潘氏于凡例中云:“是书论正音,非论音韵也。然不知音韵反切,则正音不得而明,故集中先列音韵各表,为学正音者导厥源流,亦且为论音学者探其门径。”又云:“吾闽方言虽与正音迥别,然细心研究,不过三数月间无不通肖者。”可见此书是潘氏为福建人所作学习正音的等韵图表。潘氏分声母为二十一类,各用两个双声字标目,如:乌翁、呼酣、孤贵、菹驺、初钞、卢辚、都坫、无婺、母岷、铺抛等。标目之上字皆[u]韵字。第三母仅用“耦”一字标目,潘氏谓乌翁与耦“二母久已相并,耦母所剩不过数字,以有此一音不得不立一母耳”,耦即疑母字。潘氏将韵母分为三十二部,曰:邀君登高,山川周遮。花鞾铺鸳阶,烟波昏秋沙。嗟哉,胸中悲相乖,却知伊必须归家。把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去、入五种,云:“今以正音考之,则平声分阴阳而上去入三声之阴阳又无甚区别,故近世韵书只载五声而不及八声,盖声之递变也。”又云:“南音北音不特平仄有异同,即发音、收音亦不能划一。”由此可见,他所定的五声,依据的是当时共同语的标准音(正音),而不是“北音”(北音无入声)。潘氏的韵图按韵列字,一韵一图。列声母代表字于上,纵分五栏,分列五声之字。潘书以正音为主,间举闽中、延建、邵汀、漳泉、台兴、福州各地方音,以比较其异同,则是书于研究清代闽语可提供部分材料。书刊于同治九年(1870年)。

猜你喜欢

  • 存介堂集帖

    六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辑。张琦,字西侯,生性爱笔墨。在该帖之自序中,述及曾得元明清诸书家墨迹数十卷,便与人选择其中其它摹帖中少见的书迹加以摹勒,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5)七月。该集帖前有韩崇孟题

  • 鲁礼祫禘义

    ①一卷。清黄奭辑。此本春秋庄公以其三十二年节,前半剪截太甚,春秋二字当衍;儒家之说节,与袁钧所辑《鲁礼禘祫义》同;有其尸后稷庙中至绎祭则同一日,视袁本为备;误以《魏书·礼志》引《郑志》昭公十一年至祫于

  • 成方切用

    十四卷。清吴仪洛(1736-1795)撰。吴仪洛字遵程,海盐(今属浙江)人。为当时名医。吴氏出身于藏书世家,其家收藏医药珍籍颇多。自童年起即攻考科举。乾隆初年弃儒学医,阅读家藏医书,并游于楚、粤、燕、

  • 性学吟

    二卷。清徐世沐(1635-1717)撰。徐世沐,字萧翰,又作尔瀚,号青麓,又号青牧,江阴(江苏江阴)人。有《四书惜阴录》、《易书诗三礼春秋惜阴录》《周易存议录》、《周易惜阴诗集》及《性学吟》。是集凡二

  •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文献通考》。其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完全一致,分为二十六考,有“田赋考”十二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

  • 嘉隆疏抄

    二十卷。张卤编。张卤,明朝仪征(今江苏仪征)人,字召和、号浒东。嘉靖乙未(1535)进士,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合入拜大理卿、寻出为南京太常卿,以忤张居正致仕,有《嘉隆疏抄》、《张浒东集》。《嘉隆

  • 苏子

    一卷。原题晋苏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苏彦,一说魏人。苏彦曾官至北中郎参军。撰有《苏子》七卷,见载于《隋书·经籍志》,题苏彦撰,题下注称“亡”。《庚氏子抄》载此书八卷,《意林》记其书六卷,颇有

  • 龚定庵年谱

    一卷。清吴昌绶编。昌绶字印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谱主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庵人,号定庵,仁和人,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

  • 满洲御选古文渊鉴

    六十四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撰。徐乾学等编注。清圣祖即爱新觉罗·玄烨。清世祖第三子。1661-1722在位。八岁即位,年号康熙。此编所录上起《春秋左传》,下迨宋末,用宋儒真德秀

  • 焦氏丛书

    二十一种,一百二十三卷。清焦循(己著录)撰。是书收三类书。一类为易学著作,有《易学三书》(包括《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易话》、《易广记》;一类为其余经学著作,有《六经补疏》(包括《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