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河县志

清河县志

四卷,续录艺文一卷。明孟仲遴纂修。孟仲遴,陕西凤翔人,嘉靖进士,曾任清河县知县。清河旧无县志。嘉靖二十九年(1550)孟仲遴任清河县令后,立意创修志书。其“询访搜剔,稽求采摭;迹今追古,溯流穷源,有得则识之”,逾年而稿成。嘉靖三十年(1551)刻本,首为舆图,其后依次为,地理志(分野、建革、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坛学、生祠、陵墓、风俗);官师志(县牧、学职);版籍志(户口、地亩、物产、贡赋);人物志(乡贤、科第、岁贡、例贡、武功、杂科、孝友、忠臣、女德、貤封)。续录为艺文志。此志将赋役志名为版籍志,在志书中实为首创。艺文分见各类,其无类可附之文,则入续录。明人修志,好滥将无聊诗文一并收入,此志续录所收诗文,大都同清河县史有关,很有见识。风俗门附太祖圣谕及吕氏乡约,虽流于冗杂,然于社会风教不无小补,未可厚非。此志惟山川附古迹,陵墓附祥异,稍有不妥。

①十四卷。清朱元丰、孔传楹修,吴诒恕纂。朱元丰,字端可,号诚斋,浙江桐乡人。清雍正二年(1724)举人,历华亭、金坛知县,乾隆九年知清河县事。孔传楹,山东曲阜人,举人,乾隆十五年任清河县知。吴诒恕,字次安,安徽桐城人。拔贡,乾隆十三年来任教谕。清河邑志,始作于明嘉靖吴志,清康熙间有邹、管二志,此则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本。乾隆十三年,朱元丰知清河县事,聘吴诒恕纂辑县志,吴氏遂“于旧志之已载者因之,郡志之新增者入之”,志稿手成。乾隆十五年,后任知县孔传楹对其《凡例》、《图考》、《艺文》重加裁定,付梓刊行。此志凡十四卷。卷一目六,为图考、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形胜、山川;卷二目四,为城池、街坊市井、关津闸坝、镇集;卷三目六,为公署、仓储、驿传、铺递、祀典,恤典;卷四目六,为户口、里甲、地亩、贡赋、蠲赈、差徭;卷五目二,为河防、水利;卷六目二,为学校、兵御;卷七目一,为秩官;卷八目一,为选举;卷九目四,为风俗、物产、古迹、祥祲;卷十目一,为名宦;卷十一目一,为人物;卷十二目一,为列女;卷十三目一,为艺文;卷十四目一,为杂辨。清河素称泽国,故特设《河防》、《水利》二目,可谓因地制宜,能知所重,此则详述了六塘河、便民河及各支流的历史变迁。有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②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吴裳修,鲁一同纂。吴裳,字仲宣,号望三益斋,江苏盱眙人。举人,咸丰元年任清河知县,官至四川总督,卒谥“勤惠”。著有《望三益斋存稿》、《读诗一得》。鲁一同(1805-1863),江苏山阳(今淮安市)人,字通甫,又字兰岑,号白耷山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著有《通甫类稿》、《清河风俗物产志》、《右军年谱》、《白耷山人年谱》、《邳州志》等。吴裳知清河县事,不忘征辑地方文献,于咸丰二年((1852)聘鲁一同编纂邑志,越二年书成付梓。清河邑地,左湖右黄,淮贯其中,故其将水利工程别立一卷,以突出其“邑之首务”的重要性,并订正了乾隆志中不少错误。《艺文》止载书目,而以诗文系于各条之下,可谓取法得当。有清咸丰四年(1854)刻本、清同治元年(1862)补刻本、民国八年(1919)再补刻本。③二十六卷。清文彬修,吴昆田、鲁蕡纂。文彬,字质夫,满洲正白旗人。清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至漕运总督,于度支吏治、漕运河防,无不洞彻。吴昆田,生平见本书《光绪淮安府志》条目。鲁蕡(1831-1879),字仲实,邑人,补弟子员,纂有《安东县志》,有诗文集刻行。清同治九年(1870),文彬再履漕运总督,命吴昆田引鲁蕡汇辑前志,重修邑志。是志以光绪二年为断,并于光绪五年刻印刊行。修此志时,黄河已改道,洪水之患渐轻,故《川渎》仍踵前志。自兵燹以来,农民赋税加重,井里萧条,地多荒芜,时郡守章某,更定田赋,为民减税,故此志以田赋为重,于《民赋》一门,较咸丰志特增一卷。《杂记》中续以近事,体现出“身缨离乱、不敢讳饰”的直笔精神。文彬称此志“条理明白,殊流共贯”,似非过誉。有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民国十七年(1928)重刻本。

猜你喜欢

  • 郭知玄切韵

    一卷。唐郭知玄撰,清顾震福辑。郭韵新旧《唐志》均未著录。《日本现在书目》著录郭知玄《切韵》五卷,《广韵》卷首附列增字诸家姓名中有“郭知玄拾遗绪正,更以朱笺三百字”字样。郭忠恕《汗简》征引郭知玄《字略》

  • 陶方之行述

    一卷。清陶葆廉撰。葆廉,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行状记其父陶模生平。陶模字子方,号方之,浙江秀水人,同治十年(1868)进士,官至两广总督,卒谥勤肃。陶模一生官迹多在西部,曾任陕甘总督、新疆设行

  • 了翁易说

    一卷。陈瓘(1060-1124)撰。陈瓘,字莹中,自号了翁,学者称了斋先生。北宋南剑州沙县(今福建沙县)人。为官屡与权要相悖,仕途不达。少好读书,笃学有识,为人谦冲,语不苟发。《了翁易说》又名《了斋易

  • 洪范后案

    二卷。清王鸣盛(详见《尚书后案》)撰。在《西庄始存稿》中,卷十九至卷二十为《洪范后案》,即《尚书后案》的卷十二。此书一为初稿,一为定本,二者之间略有不同,相对来说初稿较简略而定本稍详细。但是此稿论《河

  • 粤匪纪略

    ①一卷。清姚宪之(?-约1857)撰。姚宪之字涤山,浙江余杭(今临平镇)人,由监生报捐官山东长清县丞。咸丰三年(1853)升宁阳知县。这正是太平军北伐进入直隶,接着北伐援军义进入山东的时候。他根据《黄

  • 旧闻证误

    四卷。南宋李心传(1167-1244)撰。李心传字微之,一字伯微,号秀岩。隆州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庆元元年科举落榜后,便专事著述。晚年赐进士出身,任史馆校勘,主修《中兴四朝帝纪》。又修有《十三朝会要

  • 耄余杂识

    一卷。明陆树声(详见《汲古丛语》条)撰。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书首有陆树声于万历十八年(1590)所作的叙,当时陆树声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又因此书为其杂抒所见,所以取名为《耄余杂识》

  • 尚书今文二十八篇解

    不分卷。清杨钟泰撰。杨钟泰字硕葊,山东招远人,嘉庆六年举人,官至大挑知县。本书专门解释《今文尚书》二十八篇。程题雁为之作序,程题雁在序中称杨钟泰是真正能够表露圣人心迹的人,此书汇集了众说的精粹。伏生为

  • 馆选录

    三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后有佚名者续编。沈廷芳,本姓徐,字椒园、畹叔,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监生,召试博学鸿词科,由庶吉士授编修,后官至按察使。通经工诗,著有《理学渊源》、《十三经

  • 春秋释例

    ①十五卷。晋杜预(详见《春秋经传集解》)撰。汉人治《春秋》经传亦重义例,如郑兴从刘歆受《左氏》学,刘歆命郑兴撰《条例》,其子郑众又有《春秋左氏传条例》,贾逵之父贾徽亦有《左氏条例》,颍容有《春秋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