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游南岳记

游南岳记

①一种,清金之俊撰。金之俊(1593-1670),字岂凡,又字彦章,号息斋。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明亡,降清,仍任原官。曾疏请下蠲租诏安抚民心,并荐明官丁启睿等多人。顺治二年(1645),条陈疏通漕运之议。历工、兵、吏部尚书,授中和殿大学士。康熙初致仁。著有《金文通集》。是记先修谒庙礼者,皆循官仪,履芒鞋,曳竹杖,行至5里,至玉板桥。宝善庵,有老僧从石罅中出迎,高三尺,状如山猴,八十一岁,扪萝如飞。至飞来船,是蜀僧所据小庵,题匾称“筏庵”,足称嘉会。夜宿上封寺,观日月上升,导游羽衲击节称快,言游山望得日者十不得一,望得月者百不得一,而望月兼望日者,尤从来稀有奇遇。过翠公岩,行薛萝深处,为三十余年游履经历的罕至之地,若非天特假以胜览,抑三生蹄有前缘。是记所纪游迹,至详且悉,用笔清健,词无烦冗,允推杰作。唯惜此记不记其年月。记述屏去兴从,策蹇作山游状,及未谓迈岳庙,屈指游境,十未二三,欲再商问奇处,忽一邮卒持公牒来,遂带星而归。据《湖南通志》载;明熹宗时,金之俊官佥事分巡下湖道,故金之俊此游南岳,当在明天启年间。② 一卷。清潘耒撰。潘耒(1646-1708),字次耕,号稼堂。吴江(今属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康熙时举博鸿学,授检讨,参与纂修《明史》。著有《遂初堂诗文集》。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携其甥陈周纶、表侄吴勖初同游南岳。踏雪登祝融山,投宿上峰寺,夜半月上,披衣起视,光景奇绝。清晨眺望,千峰万岭,一白无际,深沟大壑,处处平填,枯树变作琼林,荒棒化为瑞草。鼓勇气登绝顶,俯视山下,融成一片,七十二峰纵横高下,如琼台瑶岛,出没于白银涛浪之间。昔日诗人王冕,大雪中赤脚上会稽山顶,瞪目叫绝,谓世界为白王合成。而祝融山高会稽山十倍,故当胜之。言生平观雪,无逾此者,观此景胸怀之清快,读之令人神往。历来记衡游者甚多,皆山川风日,千象万千。所之景既罕见,所得之趣也自异,状雪如此奇绝,未曾有过。而潘耒善于描绘。唐以前名贤无至此者,杜少陵望而未游,韩退之仅至山麓,宋代朱熹、张栻,始登祝融,元明之后也无几人,潘未来南楚,至古人所不及之地,专为游观,并作此编。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③ 一卷。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参见《游天井峰记》。道光十八年(1838)秋,罗泽南偕陈子乔游南岳。行两日至其山麓,阴雨骤注,咫尺晦冥。诘朝云开,祝融忽现天际,旋露旋灭。山路崎岖,半心亭小憩,上则云深不可测,经羊肠屈曲,瀑布奔流,怒下万仞,其险可怖。秋日云气五色夺目,历境恍惚,不可名状。偶见一岫,以为凌绝顶,奋登而上,则闻钟声、鸡犬声、行歌互答声,仰不见其处。攀跻达上峰寺,云忽划割而断,峰巅挺现云中,如螺如髻,如大海孤岛,绝无依傍,风动云舞,山岳俱摇,令人眩悸。夜半大风忽乍,殿宇铁瓦欲飞,啸视云散,遂攀危石凌绝顶,近瞩荆襄,远览宇宙,一目万里,全然无蔽。以上数景,乃岳之常态,也是罗泽南所见独到之处。此游遍访岳中昔贤曾游之幽洞异岩,以尽其细者。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猜你喜欢

  • 求阙斋读书录

    十卷。清代曾国藩(1824-1890)撰。曾国藩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著有《曾文正公全集》。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作者读书时,常随笔在卷上做笔记,有时也记在日记上,光绪年间学者王定安整理作者笔

  • 长垣县志

    九卷,明杜纬修,刘芳纂。杜纬,陕西蒲城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任知县。刘芳,邑县人,庠生。该志先是张道治任知县翌年,见旧志疏简,乃命刘芳等纂新志,为书九卷,三月而成。二十余年后,杜纬知此县,谓刘芳

  • 山樵暇语

    十卷。明俞弁撰。其生卒年不详。俞弁,字子容,号守约居士,长州(今江苏省吴县)人。其所居曰紫芝堂。俞弁好藏书,能诗,又通医学,著有《续医说》十卷,《脉证方药》十二卷,《山樵暇语》十卷等。此书杂录古今琐事

  • 天下金石志

    无卷数 明于奕正撰。于奕正,详见《帝京景物略》条。据《因树屋书影》所叙,于奕正生长京师,平生未出国门,晚年始一游江南,遂以旅卒。于奕正在本书中,根据前人的著作,具载古来金石之所在,并略述撰书人姓名、年

  • 孝经章句

    ① 一卷。清任启运(1670一1744)撰。任启运,详见《周易洗心》条。该书遵用朱熹《孝经刊误》本,而于传第十章增加“君子无不敬也”等一百一十二字。其文与《礼记》小有不同,而今本《孝经》皆无。启运自序

  • 濒湖脉学

    一卷。明李时珍(详见《本草纲目》)撰。李时珍对脉学颇有研究,根据各家论脉之精华,著为此书,以正脉诀之失。此书成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书中前半部分以歌诀形式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

  • 小名录

    二卷。唐陆龟蒙(?一约881)撰。陆龟蒙,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武后朝宰相陆元方之后。少高放,精通六经,尤其是《春秋》。考进士不中,于是弃之而去,做湖州刺史张博的从事。之后,退隐松江甫里。朝

  • 方改亭奏草

    无卷数。明方凤撰。方凤字时鸣,号改亭,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正德进士,历任御史。武宗南巡时疏论七事。世宗即位后数争大乱,以灾异来指切弊政,从而被调为广东提学佥事,谢病归卒。《方改亭奏草》载奏议一十八

  • 春秋三传衷考

    十二卷。明施天遇撰。天遇字昌辰,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该书是为备时文捃摭而作,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去取标准,凡不合于胡传,则一概不录。故所录只有《三传》的事实,又杂引《诗》、《书》、《礼记》、《国语》

  • 说文职墨

    三卷。清于鬯撰。参见《说文校书》。“职墨”犹言笔记、札记。是书持论虽不甚高,但亦有所发明,对于段玉裁、桂馥、严可均、王筠诸家之说偶有补正。例如:“从‘隹’与从‘鸟’之字同偏旁者皆同字也,段氏力辨‘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