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爱日堂诗

爱日堂诗

二十七卷。清陈元龙(1652-1736)撰。陈元龙,字广陵,号翰斋,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授编修,累擢广西巡抚,在粤七年,政绩卓著,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简。爱日堂三字是康熙亲笔御书,故以名集。陈元龙工诗,其诗编年分集。有《敝帚集》四卷、《登瀛集》一卷、《却扫集》一卷、《环召集》五卷,《南陔集》三卷、《重征集》一卷、《宜人集》二卷、《肆觐集》一卷、《还朝集》二卷、《兰峪前集》一卷、《重临集》一卷、《兰峪后集》二卷、《黄扉集》三卷、《林泉集》一卷。总为二十八集,与此集目列有一卷之差。此集中各集前均有小引。卷首有黄之隽、叶映榴二序。黄序称陈元龙“应制之诗丽而法,纪颂之诗宏而挚,游览行旅之诗章而远,闲适遣怀之诗畅而真,赠答宴会之诗恬而至,纪时咏物之诗典而切。”有乾隆元年(1736)刊本。

猜你喜欢

  • 警时新录

    一卷。明胡澄(1416-1495)撰。胡澄字景高,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西)人。此书末附有胡澄墓志铭,说他生于永乐丙申(1416),卒于弘治乙卯(1495),而此书作于天顺庚辰(1460)。其生平事迹不

  • 说文假借义证

    二十八卷。清朱珔(1770-1852)撰。朱珔,字玉存,号兰友,又号兰坡,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改庶吉士,官至赞善。著作尚有《文选集释》等。朱氏认为经典与《说文》文字异同之故,

  • 野记

    四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法家,文学家。弘治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工书法,能诗文,名动一时。书与文征明、王宠为当时书法大家

  • 离骚经解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无“略”字)一卷。清方楘如(生卒年不详)撰。方楘如,字若文,一字文輈,号朴山,淳安(今浙江淳安)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至丰润知县。方氏学有根底,通经史百家,于《易》

  • 郭侍郎奏疏

    十二卷。清郭嵩焘(1818~1891)著。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广东巡抚,总理衙门大臣,并首任驻英公使,后兼驻法公使。著有《养知书屋遗集》、《使西纪程》、《郭嵩焘日记》。郭

  • 江月松风集

    十二卷。《补遗》一卷。元钱惟善撰。惟善字思复。自号心白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至正元年(1341)为儒学副提举。张士诚居吴,惟善退隐吴江筒川,又移后华亭。明洪武初卒。惟善集在明代不甚负名,焦竑《国

  • 昌图府志

    六章。清洪汝冲纂修。洪汝冲,宣统元年(1909年)任昌图府知府。洪汝冲莅任后,值军部征索志乘,乃与属员草定例目,搜集报告而成。《昌图府志》宣统二年(1910)铅印本。全书六章,分为:第一章疆土志,卷二

  • 南京图书馆阅览室检查书目二编

    五卷。南京图书馆为国学图书馆的前身。初编中曾经收有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旧藏及其他诸书,但未付梓行。本目中收有武昌范月槎旧藏,分为四部及丛书五门,各占一卷,略记卷数、撰者、版本、册数。有民国初年(1911)

  • 传信辨误录

    一卷。明陈虞岳撰。陈虞岳,泰和(今属江西)人,生卒仕履均不详。乃正统年间(1436-1449)大臣陈循的五世孙。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发生土木之变时,陈循作为内阁首辅,却不能决策,致使英宗为瓦刺

  • 荀子

    二十卷。荀况(约前319-前230)撰。荀况字卿,时人称之荀卿,汉人避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国(今山西安泽县)人。曾多次游学于齐,三次为齐稷下学宫祭酒。后去楚投奔春申君黄歇。春申君被杀之后,他也被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