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不著撰人。《五译合璧集要》一书,著称于清朝通志六书略馆臣按语中。“五译合璧”指用五种文字即梵文、西番、满、蒙、汉字译一种文体,汇集竺乾译语,以类相从。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有三十五门,辑四百三十二
一卷。清代成孺撰。此书与作者所著《国朝师儒论略》体例大致相同,只是《论略》仅论及清代儒家,而本书论及上至尧舜、周文王、武王等。全书宗旨仍是调合朱陆二派学说的,调停之主要观点为:“立教”当以程朱学派为宗
不分卷。明杨时乔(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杨时乔,字宜迁,号止庵,江西上饶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累官吏部左侍郎。著有《周易古今文全书》。此集为其子圣践所编。江右之学,只杨时乔
三十卷。编者姓名不详。书前有署名“息机子”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一篇序文,惜已漫涣。息机子或即编者。根据目录,本书共收杂剧三十种,其中元人杂剧二十七种,明人杂剧三种。元杂剧存留的是:马致远的《
二卷。宋濂(1310-1381)撰。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朝至正(1341-1367)中举官翰林院编修,不赴,明初官江南儒学提举,奉命修《元史》,官累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上编八十一卷,下编二十一卷。明邓元锡撰。邓元锡事迹详见《三礼绎》条。是书仿郑樵《通志》体例,七编是纪传部分,下编为二十略。《通志》纪传多因旧史,无甚新意,而二十略虽属新创,但不免有夸大之词。是书同《通
四卷。法兰西殷弘绪(?-1741)撰。殷弘绪字继宗,耶稣会士,康熙三十八年(1699)入中国,雍正初(1723)年到北京,死于乾隆六年(1741)。《逆耳忠言》是一部宣传耶稣教义之作,全书大意,无非是
十卷。明冯武(1627-?)撰。冯武号简缘。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清代书法名家冯班之从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八十一岁,馆于苏州缪日芑家,为其述此书。此书专论正楷之法,书前有冯武自序,次为凡例八条
一卷。明王绍徽撰。王绍徽(生卒年不详)。咸宁(今陕西西安)人。万历进士,授邹平知县,历户部给事中、太常少卿。原“居官强执,颇以清操闻”,(《明史·阉党传》)天启间附魏忠贤,进吏部尚书,后因卖官获赃落职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