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甲申传信录

甲申传信录

十卷。明末清初人钱撰。钱又名钱士馨,字稚拙,号稚农。浙江平湖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钱曾发愤研究经史,多所撰述,著有《赓笳集诗》。晚年入京师,遇甲申之变,后见《国变录》、《甲申纪变》、《国难记》、《闻见纪略》、《变纪确传》、《燕都日记》、《再生录》等书凡十余家,颇不满意,便“博搜闻见,勤咨与难诸贤”,自丁亥(1647年)至癸巳(1653年)之秋,更七载而著成《甲申传信录》一书。《甲申传信录》记事内容丰富,卷一为《睿谟留憾》,记癸未(1643年)秋至甲申(1644年)崇祯帝亡国自缢事。卷二为《疆场裹革》,记秦、晋、燕明朝诸臣死于农民起义事者,如孙传庭、傅宗龙、段复兴等,及李自成、张献忠攻城略地事情。卷三为《大行骖乘》,列甲申之变京师死事诸臣姓氏及身亡经过。卷四为《跖脯遗脔》,记李自成进京后对故明官僚士大夫追赃镇压事。卷五为《槐国衣冠》,记李自成设官分职,除授京省各官。卷六为《赤眉冠略》,记李自成起义始末。卷七为《董孤剩策》,记甲申楚、豫、燕、齐事略,李自成克开封、保定等城。卷八为《桑郭余钤》,记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事。卷九为《戾园疑迹》,记伪太子案始末。卷十为《使臣碧血》,记弘光使臣左懋第出使清廷被害。《甲申传信录》为记事本末体,各卷或有用日记体、笔记体。卷首均有作者概论为引言,卷内多又分列小标题,阅读颇为便利。书前有自序,记作者写作经过。《甲申传信录》记一代鼎革之事,近代学者黄节在《国粹丛书》本《甲申传信录》跋中称其所记事多不为《明史》所载,且颇不失实。该书抄本极伙,传抄沿袭,互有舛误。嘉业堂刻《鲁春秋》,附载《使臣碧血》篇,即《甲申传信录》第十卷,但字句与《甲申传信录》第十卷微有不同。海盐朱氏藏有《甲申传信录》注本,考证颇详,系爱新觉罗仲谦所注,较它本为善。此外,《甲申传信录》还有清道光庚子(1840年)刊巾箱本,《胜朝遗事初编》本,《国粹丛书》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桓范世论

    见《世要论》。

  • 韧叟自订年谱

    一卷。清劳乃宣(1842-1921)撰。乃宣字季瑄,号矩斋,晚更号韧叟,浙江桐乡人,同治十年(1871)进士。先在直隶各地任知县,晚年充资政院议员、京师大学堂总监、学部副大臣。民国之后避居涞水、青岛。

  • 蓟门摘稿

    二卷。明刘曰梧著。分上下二卷,其中于当日援辽官军扰民情状,言之历历。

  • 大衍索引

    三卷。宋末元初丁易东(详见《周易象义》)撰。本书专门研究大衍之数,论述五十及四十九变化之理。全书分三篇:一曰《原衍》,自“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下,为图三十六以解之;二曰《翼衍》,自五十五数衍

  • 钦定廓尔喀纪略

    五十四卷,首四卷。清乾隆帝敕撰,方略馆编纂。记第二次西藏与廓尔喀(今尼泊尔)边境事件,亦记乾隆“十全武功”最后一部要籍。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八月始,至五十八年十月止。《钦定巴勒布纪略》姊妹篇。内

  • 易学讲义

    七卷。明诸大伦撰。大伦字白川,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万历进士。事迹无征,仅据书卷首语定为诸大伦。此书依易经原目分上经、下经、上系、下系、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卷,按节逐句解义,以备科场之用,而非专家

  • 迂议

    一卷。明贺应保(详见《传家迂言》条)撰。此书是贺应保随笔札记之文,内容以评论古事为主,持论颇为笃实。有明刊本。

  • 王舍人诗集

    五卷。明王绂(1362-1416)撰。王绂一作芾,字孟端,江苏无锡人。别号友石生,又曰九龙山人,鳌叟,后以字行。洪武中,征至京师。寻坐累戍朔州(今山西朔县)十余年。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官至中

  • 校经山房丛书

    二十七种,九十四卷。清朱记荣(详见《槐庐丛书》)编。此丛书为续《槐庐丛书》而编。实际上是取章寿康《式训堂丛书》旧版刊刻而成的。章寿康去世后,书籍散佚,朱记荣取残版第一集和第三集,改名为《校经山房丛书》

  • 化学鉴原续编

    二十四卷。英国蒲陆山(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寿笔述。按《译书事略》记载,《化学鉴原续编》与《化学鉴原补编》出自同一作者。前者专论生物化学;后者则专论无机化学,罗列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