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正义

礼记正义

六十三卷。汉郑玄(127-200)注,唐孔颖达(574-648)疏。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汉代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后游学归里,聚众讲学,从者数百千人。因党锢事被禁后潜心著述,以古文经说为主,兼用今文经说,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称为郑学。著有《六艺论》、《驳五经异文》等。孔颖达字冲远,河北衡水人,唐代名儒。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后补太学助教。入唐,首馆秦王府文学馆学士,累迁国子博士,给事中。贞观三年(629)与魏征等人修成《隋书》,授为散骑常侍。后与颜师古、贾公彦等人奉诏主编《五经正义》。《礼记》又称《小戴礼》、《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共十二卷四十九篇。是为《仪礼》之附庸,以解释与补充其经义,为孔子门徒所写。初无定本,至汉时戴德选辑为八十五篇,世称《大戴礼记》。后戴德之侄戴胜又精录戴德本中四十九篇,合为十二卷,也称《小戴礼记》。迨玄为之作注,其书乃大行于世。郑玄之注,全面总结了汉代以前之《仪礼》研究,广征博引,采众家之说,不拘派别,无门户之见,凡可用之说尽收其中,是为清以前《礼记》研究最具权威之作,经学史上亦据有要位。郑注之后,诸儒群起为《礼记》作疏,唐以前诸疏见史者,南朝有贺循、贺玚、庚尉之、崔灵恩、沈重、皇侃诸人;北朝则有徐道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生诸家。入唐,仅存有皇侃、熊安生二家。皇疏较为详备,但悖于郑注者居多;熊疏又多引外义,疏文欠精要,且多有违背本经者。贞观中,敕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颖达乃以皇疏为本、熊疏为辅,相互参稽,各取所长,剪除蔓芜,撮取机要,修成《正义》。于疏中力主郑说,不免附会之处。然综观全书,词富理博,证据详悉,堪称集大成之作,亦为《礼记》研究之重要参考。郑注与孔疏分别为二十卷和七十卷,初皆单行于,约在南宋绍兴年间,两书始为合刊,析为六十三卷,并称《礼记注疏》,为研究礼学之必读著作。宋刻本藏北京图书馆,此外传本颇多,除《通志堂经解》本,通行本为各种版本之《十三经注疏》本。

猜你喜欢

  • 绣余吟草

    二卷。郑瑶圃(生卒年不详)撰。郑瑶圃,福建闽侯县人,贡生林某之妻。此书共收律赋二十一篇,骈体文三篇,古近体诗一百六十余首,书前有陈秋坪所作序言。刊刻年代不详。

  • 异字音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任大椿辑。《异字音》一书,《七录》、《隋志》及新旧《唐志》皆未著录。唯《广韵》下平十五青征引两条:“詅,詅音相次,出《异字音》。”“跉,徐行不正貌,出《异字音》。”据此可知《异字音

  • 松弦馆琴谱

    二卷。明严澄撰。严澄生卒年不详,字道澈,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大学士严讷之次子,以荫仕至邵武府知府。此书所录之曲二十有八,皆无歌词。其自序中曾专论曲与词的问题,大意是:古乐湮没而琴不传,所传者只有声而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见《证类本草》。

  • 寄庐读史记臆说

    五卷,清杨琪光撰。杨琪光,字子琳,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官道员,杨琪光师法归方,意在读史以练文笔,但间或也有笃论,他将读《史记》心得。写成《寄庐读〈史记〉臆说》一书,他主张持论公允,对人、事给予恰当

  • 诗经存固

    八卷。明叶朝荣撰。朝荣字良时,福清(今属福建省)人,生卒年不详。隆庆元年(1567)进士,授九江府(今属江西省)通判,官至养利(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知州。著有《芝堂遗草》七卷,及《诗经存固》传于世

  • 列卿纪

    一百六十五卷。明雷礼(生卒不详)撰。雷礼,字必进,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有令名,且嗜学,熟知朝典,著有《明大政记》、《六朝索隐》等。《列卿纪》即

  • 清芬楼遗稿

    四卷。清任启运(1670-1744)撰。任启运,字翼圣,世称钓台先生。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年五十九岁始中举,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乾隆朝累官中允、侍讲学士、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宗人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1776)奉敕撰。记载明末抗清殉节志士以及死于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成祖朱棣篡位时殉难者之事迹。共分三类:凡生前事迹卓著,可传之后世,而又取义成仁者,各予以专谥,共33人;生前事迹平平

  • 鬼谷子

    又名《玄微子》,一卷。旧本题鬼谷子(生卒年不详)撰。鬼谷子姓名、里居不详,战国时隐颍川阳城之鬼谷,故以为号。《史记·苏秦传》云:“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刘向、班固整理古籍,并未著录《鬼谷